日志

韩光明散文——百通与我的童年

已有 718 次阅读2017-11-21 00:17 |个人分类:韩光明

百通与我的童年(回忆性散文)
作者:韩光明    写作时间2016-02-27
摘要:多少春秋风雨改,多少崎岖难忘怀,多少唏嘘的他在人海……唉,我不知何时才能与他想见!

   读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的人,大多会折服于鲁迅先生的文笔中,都能想起像阿长那样关心爱护自己的人吧!我百无聊赖地想着,若有所思地望向远方,鼻子一酸,酸楚的泪水打湿了作文纸……又想起了童年时候的他。
   那大概是六年前,他刚来我们村子的时候。从那以后,村里便从此多了一位“不速之客”。他来的时候没有名字,他干活很卖力气,会干各种活,村里人干脆叫他为“百通。”从此,他有了名字,至少在我们村是这样。
   在记忆里,他是这么来到我们村里的。那时是春天,村里有人家养牛,忙不过来,就把他叫回来干活。他不要劳酬,只要管饭,有睡的地方就心满意足了。至于他是在哪里被村里人叫来的我就不知晓了。
   他刚来的时候,头发乱糟糟的,树皮似的耳朵上夹了一副耳暖,时光在那张黝黑的脸上勾勒出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使他看起来老许多;泛黄的衬衫上占满了泥土,左右高低不齐的裤腿下,一双发黑的旧鞋早已开了线,露出一排排深黑色的脚趾在空中发抖。这样的境地使他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这与他的身高倒不相符。他太高了,以至于让人想到家养的花朵,无论如何都比不了荒野中植物的高。他总是看着地,读不出他任何的冷暖喜怒。他是在沉思,在回忆,还是在悔恨,都令人费解。
   经过村里人一番捯饬,给他洗了个澡后,才看清楚他的脸,一双深邃的眼睛里仿佛一直都是故事。以后的日子里,他就在牛场干活,时不时在村里瞎溜达,又在村子里一家没盖好的半成品房子下“蜗居”了。从此,我与他的“碰撞”也就开始了。
   我从一开始就是反感他的,觉得他的相貌太吓人,这样一个大个子很没出息。他干完活就在村里的大路上瞎溜达,而且走路时低着脸、歪着头,也不说一句话,总是别人叫他一声,他才抬起头应了一声,之后又是低着头走他的路。我觉得他很高冷,对他不屑一顾,就这样错误的误解着他。
   终于有一天,村里有一户人家放在桌子上的几百元丢了,当时大门是虚掩着的。我心里咯噔一下,第一个想到了终日在村里瞎转悠的“百通”,当时脑门一热,一股脑儿地冲进他的临时住所。没有门,我直接进去了,直视了一圈周围,不见他。空荡荡的屋子,没有任何的家具,只有衣服堆砌成的“床”和昨夜他从牛场里带来的饭菜。我三下五除二地把那堆衣服扒了一番,目光锁在了一个木箱子里,我当时太“聪明”,像柯南一样推测出了“赃物”所在地。我潇洒的打开箱子,只见里面是四只狗崽子,在祥和的睡觉。我脸“唰”地一下发热,想尽快逃离“侦测现场”。这时,他刚好回来,当时“灵机一动”,从容淡定地看着狗崽。他轻声细语的说:“你是想要养它们吗?我这里太多了,喂不过来,你……”。羞愧的我紧张地说:“不……,我就看看……,看看。”第二天,丢失的钱就找到了,是被风刮到别处地上了。
   从那以后,我就改变了对他的印象,并为自己的愚昧无知感到愧怍,决心要关爱他。我主动与他交流,知道了他坎坷的身世:一直在流浪,一直在寻家……我们会在河边玩耍,借着河水的清澈洗脸;我会买零食跟他在桑树下分享;我还会从家里偷跑出去,饱餐一顿他带来的美食……
   那一次,我好久没有见他,着急坏了。过了几天他才出现,原来他是找他的家去了。他温和的告诉我:“也许我找到家后就会走,我们再也不会见面,只要你每天开开心心的,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想我”。说着,他从破旧的袋子里摸索出一个东西,他递给我之后,我才知道是一本没有书皮的厚厚书,上面尽是一些小说、散文,他说等我全部看懂了就会来找我,我竟然信以为真了。看着他满手老茧的双手,眼泪像脱了缰的野马,滚滚落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因为学业的缘由,背井离乡。在异乡的我一直期盼着回家,终于那次新年,我如愿以偿回到了故乡,但那次对话竟是永远的分别……有人说他是找亲人去了,有人说他不会回来了。我知道他给我的那本书,就是给我最大的教诲。
   时光宛若刺刀,想要抹杀我与百通的童年回忆,在这个万物萌芽春天,我只能又在异乡的泪眼朦胧中怀念他了,我的心也一阵阵痉挛……

【编者按】鲁迅的一篇《阿长与山海经》引发了关于《百通与我的童年》的回忆。习作中,小作者悉心打造的人物形象百通是一个无名无姓、淳朴善良、童年时给过“我”深切关爱的外来打工者。 在栖居的村子里,他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靠给村子里的人打工一边维生一边寻,一家没盖好的半成品房子成了他临时的“蜗居”,只求温饱,没有过多的奢望。村里人看好的是他的勤劳与质朴,“我”对他最初的印象并不咋地。以至于后来村子里一家人家丢了一百元钱,以貌推论,百通竟成了“我”心中的第一嫌疑人。去百通蜗居搜赃未果,却发现了他箱子里收养的四只流浪狗。并因此在为自己的愚昧感到愧怍的同时对他满怀敬重和感激,并跟他成了知交。文章以“我”对百通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旨。这篇回忆性散文,按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自己与百通从相遇到相知的情景,刻画出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他勤劳质朴、任劳任怨,为人诚恳、富有爱心,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中表达了作者对他深切怀念之情:“时光宛若刺刀,想要抹杀我与百通的童年回忆,在这个万物萌芽春天,我只能又在异乡的泪眼朦胧中怀念他了,我的心也一阵阵痉挛……”言词恳切,情感真挚,十分感人。作者在人物刻画方面是颇见功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言辞方面: 一是注重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为了表现百通生活的窘迫及他性格的成因,对他的外貌描写浓墨重泼:“他刚来的时候,头发乱糟糟的,树皮似的耳朵上夹了一副耳暖,时光在那张黝黑的脸上勾勒出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使他看起来老许多;泛黄的衬衫上占满了泥土,左右高低不齐的裤腿下,一双发黑的旧鞋早已开了线,露出一排排深黑色的脚趾在空中发抖。”正是这样的外在形象描写表现了他生活的窘迫,也从深层挖掘了他沉默寡言的性格的成因。为了表现他心存仁爱,文中穿插进了搜索赃物时的惊奇发现:“我潇洒的打开箱子,只见里面是四只狗崽子,在祥和的睡觉。”“他轻声细语的说:‘你是想要养它们吗?我这里太多了,喂不过来,你……’”这些细节都传神地突出了百通悲天悯人的情怀。二是详略得当。写人的散文既忌琐碎,又忌粗疏。文中对百通的描写既有简笔,又有繁笔。略写他的出身和寻亲的过程,而详写了他对流浪狗的体贴及跟我分别时的情景。由于详略得当,文章就显得疏密有致,人物也显得丰满鲜活。 三是欲扬先抑。文章从一开始就表达出作者对百通的厌烦和不满,厌他的衣衫褴褛,厌他无事时在路上瞎逛,厌她低头侧脸歪头的走姿,厌他的没有出息的呆样;就在读者似乎感到百通一无是处时,作者将笔锋一转,详细叙写了令自己对百通肃然起敬的事。由于前面“抑”致了极致,后面的“扬”就给人以奇峰突现的感觉,人物形象霎时间就高大起来。回头再来审视文题,作者的玄机也就昭然若揭。“百通”,开始时是人们送他的一个称呼。他本来无名无姓,在文章开头部分,“百通”代表的是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所表达的不满的情绪。但随着跟他交往的进一步加深,尤其是他临别之际送我的那本没有封皮的书则渐渐改变“我”对他看法,才让“我”对与百通的情谊日笃情深。

         太康网特约编辑、少年作家:韩光明,笔名隽墨、孑斐,河南逊母口镇人,现为郑州市高一学生。热爱文学,致力于诗歌创作,在散文、小说方面也有涉猎。萌芽作者,文章阅读网作者,自由撰稿人,浪迹在网络文学中,没做出什么大成绩,但却始终保持对文字的敬畏,对理想的初心。在茫茫凡尘中,坚持一颗诗心,怀着一颗炽热的初心,行在理想的高地上。我喜欢在午夜在晨昏在微弱的灯光下打开自己,沿着夜的韵脚,避开俗世的喧嚣与纷扰,用灵感的刻刀反复打磨着文字的锐度,躬身亲近那盏不断擦拭自己思想光芒的理想之灯。进入高中后,进入纸媒发展。贵人鼎力相助,学校不负我的坚持,于初中毕业之际,一本属于我个人的第一本诗文集《初心振翅的岁月》发行。


路过

扔鸡蛋

送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为太康网会员

河南韩光明 ID 356488

  • 等级
    八品县丞
  • 积分
    918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