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城郊谢庄行政村简介、村名由来、姓氏族谱……

2018-5-19 16:57| 发布者:小崔| 查看:3738| 评论:3|原作者:潜龙

摘要:谢庄行政村位于城郊乡政府北2.5公里处,省道民权至太康公路贯穿谢庄村,管辖谢庄、肖庄、张庄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1330亩,总人口1022人,有谢、曹、韩、赵、仝、肖、张共7姓,谢氏为本 ...
    谢庄行政村位于城郊乡政府北2.5公里处,省道民权至太康公路贯穿谢庄村,管辖谢庄、肖庄、张庄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1330亩,总人口1022人,有谢、曹、韩、赵、仝、肖、张共7姓,谢氏为本村大姓,人口587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西瓜为主。养殖业以养羊为主,企业有商砼2家,家庭农场1家。
【肖庄自然村】
    肖庄位于太康县城北4公里,西邻王铁营,东邻谢庄,北靠张庄,省道民权至太康公路西侧500米处。耕地面积170亩,人口130人。
640.webp (5).jpg
【村名由来】 说法一:据传隋朝开皇年间,设立太康县时就有肖庄,太康县最早的姓氏有“肖、黄、石、化”,后续“袁、柳”二家。因肖姓居早,故取名肖庄。 说法二:民间相传,东至高朗集18里,没有村庄,西到独塘集18里,没有村庄,后来,有“东高朗、西独塘,中间有个小肖庄”的说法,肖庄的肖原为萧,村民为写作方便,现演变为肖。因本村村民全姓肖,故取名肖庄。
【姓氏族谱】 据传隋朝开皇年间,设立太康县时就有肖庄,肖姓是我县较早的姓氏,最早的姓氏有“肖、黄、石、化”,后续“袁、柳”二家。自建村以来,无外来姓氏,本村人全部姓肖,现全村人口130人。
【张庄自然村】
张庄村位于太康县城北4公里,东临民权至太康公路,西邻大李自然村,南邻肖庄自然村,北邻薛庄、吕布营自然村。耕地340亩,现有人口232人。
【村名由来】 明末清初,张氏来祖由安徽亳州市城东门里花门楼张家逃荒迁入,与当地刘氏之女婚配。据说刘氏祖母陪嫁地十八亩,张氏安家落户定居,取名张大志村。解放前称为太康独门张,解放后改称张庄。
【姓氏族谱】 张姓,明末清初,张氏先祖由安徽亳州市城东门里花门楼张家逃荒至此,至今已有300多年。现有人口232人。世脉用字:文(12世)、全、占、启、楼、学(17世)、忠、广、庆、照、永、同、兴、红、继、发。
【特色建筑】
640.webp (6).jpg
仿古式建筑
    张庄自然村村东头张中彦建造一所仿造汉朝文化建筑的别墅。始建于2009年,此院经西安建筑设计院设计,门楼高5米,两侧有围房,青灰色瓷瓦盖顶,青石板雕刻门神镶嵌在大门左右两边,人物形象逼真,雕工精细,外侧石板雕刻狮子逼真形象,三脚门台显得高贵典雅。主房三层小楼,高约15米,建筑面积1.5亩,青灰色瓷瓦盖顶,五脊四坡,颇具汉朝文化风格。
【奇珍花木】
640.webp (7).jpg
640.webp (8).jpg
    谢庄有一棵柿树,据村民谢遵廷讲,树龄约340多年,树高10米,树冠5米,树身直径0.40米。张庄自然村张俊岭家有两棵桑树,大树树干周长1.9米,直径0.63米,树冠19米,1958年栽植,树龄60年,小树树干周长1.1米,树高13米,树冠15米,树干直径0.38米。两树树枝相连,势相迎。
【谢庄自然村】
    谢庄自然村位于太康县城北4公里处,省道民权至太康公路贯穿谢庄村,北邻薛庄,南邻程庄、东邻八里窑,西邻王铁营。耕地面积820亩,总人口660人,本村有谢、赵、韩、曹、仝5姓,谢姓为最多,587人。
【村名由来】
明朝中期,谢姓从转楼乡谢三官庙村迁入,因全村人都姓谢,故名谢庄,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史迹传说】
640.webp (9).jpg
威慑敌胆—四品御前侍卫谢廷宾的传说一
    谢廷宾从小热爱武功,平时勤学苦练,练武时,手持大刀,两口大样刀,一口长刀7.5尺,重150斤,一口短刀6尺,重75斤。每天早晚围着村子耍刀三圈,得空就举志石练功。由于他不分昼夜的巡村练功,威慑了匪胆。有一天,两个盗贼正在村里行窃,谢廷宾仿佛有预感,他举起志石,往空中一掷,呼咚一声,把盗贼震迷了方向。两个盗贼在村中跑了一夜,也没跑出村子,到天明被捉住了,送到了官府。从此后,民间流传着“武侍卫练武功,吓得小偷心胆惊”。
古城挑钟—四品御前侍卫谢廷宾的传说二
    在谢庄西南4里处有一座古城庙,庙内有一口钟重300余斤,武侍卫去上香时,正赶上庙内移钟。聚集了很多人,无法把钟移到合适的位置。看到武侍卫谢廷宾都说:“让武侍卫试试”。谢廷宾不想在众人面前显露本领,用手推了一下没有推动就走了。众人讥笑说:“武侍卫爷也不过如此”武侍卫回到家中,自责不已,庙内挪钟有困难,乡亲们需要我帮忙,我怎能袖手旁观。于是,他提刀上马返回庙院,抖一抖身子,紧一紧腰带,来到钟前。大吼一声,用刀一调,把钟挑了起来,放到了合适的位置。惊得众人目瞪口呆,赞叹不已。
科场失手—四品御前侍卫谢廷宾的传说三
    同治四年(1864年),谢庭宾进京科试。在科场上,骑着战马,手中挥舞着180斤重的大刀,上护其身,下护其马,浑洒自如。突然失手,大刀快要落地,侍卫谢廷宾就势一脚踢起五尺高,在战马上来个鹞子翻身,抓起大刀,博得龙颜大悦,满场喝彩。当场,被同治帝钦点为武进士。
【姓氏族谱】
640.webp (10).jpg
谢姓,周宣王时,始祖申伯封谢邑(南阳),汉朝末年,来祖谢照从南阳迁居阳夏。晋元帝时,随主南迁,建都建康。明成祖永乐年间,从江南建康(南京)迁入太康县城北百岗村(现柘城县百岗乡)。后又有一支迁入转楼乡谢三官庙村,明朝中期,来祖从转楼乡谢三官庙村迁入谢庄村,现有人口587人。谢姓世脉用字(51—60):邵(51)、文、宗、成、康、述、哲、尊、贤、良、先、德、传、芳、远、英、杰、庆、锦、堂、晋、宋、占、魁、位、宝、树、延、繁、昌、修、身、齐、家、光、博、士、贵、名、强、诗、书、参、教、化、举、才、恒、显、帮。 谢庄村东头黑槐树,据村民谢遵廷讲,有80余年。
谢氏族训:
言传身教有分寸,百家姓中谢为尊。 宝树芝兰传芳远,东山再起日一轮。 千古绝唱淝水歌,如今乳燕又报春。 文明家风时代传,无愧申伯好子孙。
谢氏家训:
论我后人,耕读传家,莫忘遗训。男女平等,一视同仁。落户女方,歧视不准。养子养女,视之如亲,异母子女,切勿两分。子弟轻佻,溺爱是因,养子不教,致祸之根。防微杜渐,管教人心,培养人才,方为务本。行若有耻,博学于文,情操高尚,志士仁人。德智体育,密不可分。节约持家,克己勤奋。放荡不羁,名利俱粉。加强修养,争光先人,为国尽忠,拼搏奋进。行端礼完,言善分寸,尊老爱幼,待残怜悯。尽孝父母,人之根本。烟酒适度,赌博害人。放荡不羁,遗恨万分,唤内团结,诚实为本。拉帮结派,以假乱真,分裂族众,坑害乡亲,族霸作风,万人痛恨。我行我素,不可凌人。兄友弟恭,练武习文,攀科高峰,致富脱贫。筹资助学,振兴斯文,族衰我耻,族兴我荣,次座右铭,教育子孙,世世辈辈,严格遵循。
曹姓,解放前,来祖由邻村王铁营迁入,住亲落户定居,现有人口40人。世脉用字:云、文、印、天、诚、心、树、志、英、俊、同、堂、华、祚、永、康、德、广、瑞、兴、孝、贤、礼、义、泽、后、福、长、百、世、声、扬。
赵姓,解放前,来祖从兰考逃荒落户定居,现有人口3人。
韩姓,解放前,先祖是太康县城内居民,因经商到柘城县,由于时局战乱,经商艰难,又返回太康县谢庄定居,现有人口20人。
仝姓,1985年,来祖由城郊乡仝庄迁至谢庄,投亲落户定居,现有人口10人。
【方言俗语】
柴草垛上砍抓钩—方便穷人
    听说姓谢的上辈人谢某是个积德行善的财主,他关爱穷人,逃荒要饭的到他家,从来没有空过手,不给多,也给少。一到冬天雨雪天气,穷人没柴禾烧,他就让穷人掏柴禾烧火做饭,或烤火取暧。有一天,谢某看到穷苦人取柴草做饭比较费劲,他吩咐人去柴草垛上砍把抓钩,如若掏不掉,就用抓钩锛。这一年冬天,有个河北逃荒的到谢庄落脚住下,常去用抓钩锛柴草取暖,在谢某的接济下,度过了寒冷冬天。后来,“柴草垛上砍抓钩—方便穷人”成为佳话,广为流传。
【非遗项目】
舞狮
谢庄村舞狮艺术团,组建于1885年,历经131年,舞艺高超,经常在本村表演,不断到淮阳太昊陵庙会义演,经常参加县文化局等举办的各类庆典活动,在本地久负盛名。
【特色建筑】
640.webp (11).jpg
640.webp (12).jpg
【御前侍卫府】
    建于同治五年(1865年),垂花门楼插花兽,门楼上悬挂着御赐“御前侍卫府”,大门左右两边旗杆各1根,旗杆上有两棚斗,旗杆顶上、旗杆顶上悬挂着旌旗。迎面墙上镌刻着黄封“武进士”滚龙匾,两节院,主房屋为五脊排山插花兽,东西为厢房,前院是客厅,后院是卧房。时隔100多年,侍卫府邸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遗址。遗址上只留下两块志石,一块重300斤,一块重240斤。谢庭宾练功时的志石:高62厘米,宽20厘米,长36厘米。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wx_远方_rcJ50 2019-8-8 18:05
我是武侍卫后人,值得骄傲,感谢小编到贵村谱写民风民俗!
引用 wx_远方_rcJ50 2019-8-8 18:06
请收下我的膝盖
引用 鹿邑王亚磊 2020-2-5 01:12
您好,我是河南鹿邑县王氏后人,听老辈人说先祖是太康县人,只因族人年岁已高,记忆模糊,不能寻祖,认祖归宗。现存字辈: 朝 文君子红   如有同宗同族人可联系15139470366 携众族人认祖归宗,凭吊先祖,以壮我王氏家族兴旺,日升月恒!!!

查看全部评论(3)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