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太康】朱口镇小李行政村(小李、谢桥、张寨、袁庄)村名由来、姓氏族谱、民间传说

2017-12-5 12:10| 发布者:太康网编辑| 查看:5844| 评论:0|原作者:太康网编辑

摘要:小李行政村,位于镇治南8公里处,涡河流经南境,铁底河在此汇入涡河,北毗刘楼行政村,东邻戴河行政村,西边与马厂镇聂楼行政村接壤。辖小李、谢桥、张寨、袁庄四个自然村,现有人口2134人,有张、谢、李、郑、王、 ...
图片1.png
小李行政村,位于镇治南8公里处,涡河流经南境,铁底河在此汇入涡河,北毗刘楼行政村,东邻戴河行政村,西边与马厂镇聂楼行政村接壤。辖小李、谢桥、张寨、袁庄四个自然村,现有人口2134人,有张、谢、李、郑、王、胡、郑、袁共8姓,张氏为本村大姓。耕地1900亩。土质属粘土,自然肥力高,生产五谷棉花。
【隶属沿革】
清末民初,属淮阳杜村地方,首任白守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淮阳赵楼联保,联保主任赵学武。1938年——1945年受日伪军蹂躏,保甲如同虚设。1946年——1948年,国共地方武装在兹拉锯。旧政权依然收款、逼粮,中共八区在涡河和铁底河两岸出入频繁。建国初期属孙桥乡,乡主席陈令道,书记王新闻。1955年建初级社,社长张传礼;1957年初级社并入高级社,高级社长谢凤奎。1958年属刘楼作业站,站长谢长城,书记张清德。1960年——1962年属坡谢中型公社,书记张中明 。1963年——1965年,属代火神庙小公社,社长姬桂兰,书记张中明。1965年朱口公社设28个大队,属小李大队,大队支部书记马如意,大队长代可忠。1980年与代火神庙分而治之,小李行政村历任村支书袁清顺、张传印、张明义等,历任村主任张效彬、张明礼、谢胜利。现由村委主任谢胜利主持全面工作。
【百岁老人】
    谢王氏,生于一九零九年农历三月初六。娘家住朱口镇红星行政村吕庄自然村,丈夫叫谢玉栋。2009年5月去世,享年102岁。生前尊老爱幼,通情达理;为人忠厚,心地善良;笑口常开,心胸宽阔;历经三朝,养生有方;少荤多素,不沾烟酒。其夫在50岁时撒手人寰,而后大儿子去世,次子长明(儿媳戴氏)现已近90岁高龄,每天早起跑步锻炼,身体非常健康,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夫妇。笔者推测谢王氏之所以长寿,可能与铁底河有关。沿铁底河之大石、白庄、张寨、谢桥都出现了百岁老人。
    张效坤,生于一九零五年农历4月8日。2008年农历8月初一去世,享年104岁。生前为人忠厚,通情达理;笑口常开,心胸宽阔;历经三朝,养生有方;少荤多素,不沾烟酒。二儿子、大儿子在2002年前相继去世,三子传印(儿媳刘氏)现已近90岁高龄,每天早起跑步锻炼,身体非常健康,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孝顺媳妇)。特别是儿媳刘氏,在老人卧床不起的一年多时间里,端茶送水,擦屎刮尿,从不嫌弃老人。
耄年统计表
姓  名
性别
生年月日
家庭住址
备注
谢齐氏
1928.7.16
谢  桥
田兴美
1920.9.1
谢  桥
谢凤端
1932.5.9
谢  桥
廖新真
1929.3.5
谢  桥
谢长文
1922.7.16
谢  桥
2014年去世
谢长明
1933.2.16
谢  桥
谢代氏
1933.3.22
谢  桥
张白氏
1922.8.15
张  寨
张程氏
1923.12.6
张  寨
张程氏
1923.9.18
张  寨
张效汝
1925.6.12
张  寨
张传印
1933.4.7
张  寨
刘春荣
1934.3.18
张  寨
李谢氏
1909.1.14
袁  庄
2012年去世
高天兰
1923.10.16
袁  庄
任秀云
1931.4.18
袁  庄
郑张氏
1930.9.15
小  李
谢红霞
1931.7.20
小  李
谢桥四季歌
春季里来百花香,蜂蝶花丛亮新妆。
流红映碧满河鱼,黄金镶玉一方方。
夏季里来好风光,清风徐徐水荡漾,
芦莺芦荡情歌唱,妪叟树荫话农桑。
秋季里来天气爽,水澄叶落肥羔羊。
浣女目送打渔郎,河水多长情多长。
冬季里来白茫茫,条条虬龙卧河床。
舴艋打鱼破薄冰,红女卖俏立桥梁。
四季里来美如画,地肥水美人善良。
党的政策大变化,村富户余民更强。
          注:黄金,指油菜花。玉,即翠,指麦苗。
    
谢桥村位于朱口镇南境,距镇治8.2公里,北、东、南三面环河,西与袁庄接壤。涡河流经南境,铁底河在村东注入涡河。村南有座横跨涡河大桥,过桥即是安平镇之五庄集,集西是跃进河首。铁底河口耸立节制闸,以闸代桥,交通非常便利。河水洋洋,鹅鸭成群,渔舟唱晚,芦莺璜舌,蛙声阵阵,水甘田肥。铁底河口右侧有一高地,俗称“凤凰台”,到此伫立,河风徐徐,林木成荫,涡河美景,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村名由来】
明成化年间,谢可顿从谢坡西头迁入此地。村名原叫谢家口,清道光年间涡河上建一座砖桥,谢家口易名为谢桥。涡河南谢氏聚族地为前谢桥,河北谢氏聚族地叫后谢桥。
【姓氏族谱】
谢桥村男性全部姓“谢”,属“阳夏谢”。“阳夏谢”在太邑是名门望族,系“老门老户”,发迹东汉,誉满天下,谢氏事迹史书上有详细记载,与东南几省谢氏同族,老族谱现存上虞。宗脉用字从四十五世至一百世依次为:君、久、石、连、可、崇、终、永、文、兴、玉、长、凤、学、振、汝、先、德、传、芳、远、英、杰、庆、锦、堂、晋、宋、占、魁、位、宝、树、延、繁、昌、修、身、齐、家、光、博、士、贵、明、强、诗、书、参、教、化、优、劳、恒、显、邦   
【谢氏家训】
粗成四字  诲吾后人  耕读传家  莫忘遗训  同姓不婚  永远遵循  男女平等   一视同仁   落户女方   歧视不准  养子养女  待之如亲
异母子女  切勿两分  修身齐家  遵纪维真  子弟轻佻  溺爱是因  养而不教   致祸之根   防微杜渐   管教是本  培养人才  方是务本
行己有耻   博学于文  情操高尚  志士仁人  德智体育  密不可分  节约持家    克俭克勤   放荡不霸  止渴饮鸩  失足落水  一蹶不振
提高修养   勿愧先人  为国争光  更要奋进  行止礼貌  文明精神  对长尊敬   对幼怜悯   父母尽孝  为人之本   赤诚爱国  理所必奔
烟酒适用   赌博严禁   政策法令  务必遵循  族内团结  宗派勿允  外族友爱   不得凌人   大族主义   万不能存  品德端正  和蔼可亲
兄友弟恭   致力科文  发现人才  扶困济贫  筹资助学  振兴斯文  拟此家训   垂教子孙   排辈重续  四十成文         
主要建筑:
图片2.png
谢桥,横跨涡河南北,2006年重建,次年落成。
图片3.png
“凤凰台”宝地,景色怡人。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图片6.png
2006年国家投资在铁底河汇入涡河处建造一座大型节制闸(左图闸前、右图闸后)。
图片7.png
谢桥庙,座落在谢桥村东,村民集资新建
【碑碣】
重建谢桥记   
丁丑孟夏,铁底河口西侧涡河之上漫水桥落成,踏桥之际,会首嘱余为之作序。余乃一介布衣,难尽榆扬,奈情寄公益,义不容辞,遂缀雏言以记之。粤吾乡前后谢桥村之间,昔日有座拱桥,名曰谢桥,耄耋传言,斯桥肇建于清朝中叶,民免病涉,颇受重视,谢家口村名依而改称谢桥。1938年,柘太沦陷,日军出于侵华需要,扒掉涡河之上桥梁,沿河设防,自此以降,行人过河非船莫渡,辎重往返,必需绕道十里之外之古桥。两岸百姓,詈日寇之狠毒,盼修桥若饥渴也。而今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筑路修桥,呼声犹多,为满足群众强烈要求,一方贤达,萌发兴感之由,经过慎重协商,拟向民间筹资募款,倡议一旦出台,乡亲踊跃解囊,同心同德,一呼百应,万计之款不期到位,其急公好义之举,实令高山仰止。童稚搬砖,妪叟运土, 工匠不取报酬,会首宵衣旰食,自四月初六奠基至四月廿六告竣,僅用二十日时间,一座玲珑小桥巍巍乎飞架南北也。噫!梦幻终成现实,岂不令人快哉!余信步新桥之上,碧波荡漾,清风徐来,芦莺璜舌,行人颜开,感慨百端,心旷神怡!令而馨之者,小桥大擘也。欣慰之余,余悟出一番哲理:凡悖天意者,必被历史唾弃;而顺民心者,定然无坚不克。日后擅毁百姓珍爱之桥者,难逃千夫所指矣!有功人员芳名勒于另后,以说懿行永垂云尔。是为序焉  
    
小李村位于朱口镇南7.8公里处,东临马庄,西靠张寨村,全村有252人,耕地182亩。水利条件优越,土质肥沃,主产小麦、玉米和大豆。
【村名由来】
本村“李”姓居此较早,以姓氏命村名。
【姓氏族谱】
该村有“张”、“李”、“郑”三姓居民。
张氏,154人,“定公张”,清末张九州从村西张寨迁入;春节期间两村村民相互拜年,红、白大典保持联系。
李氏,50 人,“石佛李”,清末从柘邑李万斗迁入。
郑氏,48 人,“太康郑民国初年,从村西郑庄户迁入。
【张氏族规】
首曰重孝弟    次曰立族正    三曰敬伯叔         
四曰教子弟    五曰谨妇言    六曰尊婚礼   
七曰重丧礼    八曰广仁爱    九曰慎交游
【家脉用字】
张氏族谱老谱派衍用字是:始、祖、四、明、飞、鹏、虎、龙、凤、大、尚、起、进、九(国)、经(自)、子(松 棟)、文(士)、百、学(兴)、成(有)、玉(存)、金(献)。
续谱派衍用字是: 中、效、传、广(明)、荣(迁)、继(绍) 、业(达)、思、心、先。
又续谱派衍用字是:家、修、维、立、志、东、於、万、月(悦)、长。

    
袁庄村,地处朱口镇西南边陲,东临谢桥村,西面与马厂镇刘桥村毗邻,南靠涡河,北据广袤的田野。全村有307人,310亩耕地。水甘田肥,主产粮棉,村民多做酩馏酒。
【村名由来】
    该村“袁”姓居住最多,故以姓氏命村名。
【姓氏族谱】
该村住“袁”、“李”、“王”三姓。
袁氏,199人,清中叶从项城水寨迁入;
李氏,91人,从柘邑安平迁入。  
王氏,17人,民国初年,王大砖从李善庄迁入。
  
    张寨村又称定张寨,距镇治7.7公里,西靠铁底河,东面是小李村,南面是谢桥村,北面是小程楼。全村1006人,耕地947亩。村西有铁底河桥,村东有学校,朱张路直抵村中,土质全淤,主产粮棉。
    【村名由来】
原村名定公张,后来,村民都会做纺花永的铁锭子,又名锭子张,清咸丰初年村中建寨,易名张寨。
该村曾两次遭劫,首次遭劫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豫西匪枭李公成破张寨,烧杀掠强,周边受害。第二次遭劫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张岚峰之师长杨树森打黄学,黄学会员跑到涡水以南,杨树森放火烧了28个村庄,张寨被烧的全剩屋山,两次遭劫,村庄几近湮灭,但张寨村生命力极强,在濒临灭迹之际,却生存兴旺起来,实乃是个多灾多难的小寨也。
    【姓氏族谱】
该村住“张”、“王”、“胡”、“郑”四姓。
    张氏,767人,张氏族谱云:“吾张氏乃黄帝后裔,“弓正”长官后代,河北省清河绎成张姓鼻祖,先祖后经辗转迁徙,在山西洪洞县定居,村庄以御封“定国公”为命名。吾定国公一支四明公携家于明朝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奉赦移居河南开封府阳夏东北柳河,二世祖弟兄二人分居。兄居睢县北定张,弟居太康县南定张。迄今已640年。来祖张四明葬于北定张,张四明原配葬于南定张。
王氏,84人,无可考证。
郑氏,86人,“太康郑民国初年,从村东南郑庄户迁入。
胡氏,69人,无可考证。

    撰稿人:谢振华 谢胜利 郭秋梅 袁素兰 张中州

最新评论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