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最美乡村】板桥镇罗家行政村(小轩庄村、罗家村),村名由来、姓氏族谱

2017-11-7 12:27| 发布者:小崔| 查看:1208| 评论:1|原作者:小崔

摘要:罗家行政村位于板桥镇北4公里,北邻常营镇4公里,213省道村西通过,西邻南阳油田二分场,东邻王公府行政村沈家自然村,南邻谢家行政村,罗家行政村下辖小轩庄自然村和罗家自然村,有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50人,耕地 ...

罗家行政村位于板桥镇北4公里,北邻常营镇4公里,213省道村西通过,西邻南阳油田二分场,东邻王公府行政村沈家自然村,南邻谢家行政村,罗家行政村下辖小轩庄自然村和罗家自然村,有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50人,耕地面积3400亩。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现在改种多种经济作物,如辣椒、西瓜、花生等,本行政村以罗、张、王、轩姓为主,罗姓有700人,张姓500人,轩姓500人,其它姓150人。

罗家自然村北邻常营镇高寨村,紧接小轩庄自然村,共有4个村民组1300多人,行政村村室、小学在罗家村西头,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西瓜、辣椒,小轩庄位于罗家村南边,南邻谢家村,人口550人,有2个村民小组,种植面积有1000亩,种有小麦、玉米、西瓜、辣椒、花生等作物。

罗家村

罗家行政村原属常营乡管辖,1962年后划归板桥公社所属,罗家行政村解放以后历经几任党支部书记,有王修停、罗时兴、张可亮、张山东等同志,他们带领广大村民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走过了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运动和改革开放土地承包,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由甲方时300度口人发展到近2000口人的大村庄,由少吃缺住的贫穷生活发展广大农民住上楼房,买上私人小车,家家有农机、水电机器设备,村中处处水泥路,夜夜明路灯,地里机井电网配套齐全,有80%的农民外出打工,增加可观的经济收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使广大农民改变传统观念,农民由种粮改种多种经济作物,有果树、西瓜、辣椒、花生等能多卖钱的农作物,有的开办个人加工厂、食用菌厂、养猪场、家家户户奔小康。

村名来由】 罗家村原名草胡同,只有三四户,明朝洪武年间(1370年)政府实行大移民,罗姓率先迁入此村,即改名为罗家。后有张姓、王姓相继迁入罗家、小轩庄村。全村轩辕一姓迁来,从轩尧迁至此地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现在发展已有500余人。几百年来立村开垦繁衍生息发展成本村1850人。

姓氏族谱】 始祖,渊爷、源爷二弟兄,有三子成、志、聚三人,原系山东临清州寿章县下闸口大沟巷人也。渊源二兄弟因遭荒年,又有渊水横流为实,在家困难至极,无奈迁往河南省原系袁朝顺帝二年间。居赤启镇,因那里土地不好,又移居白龙王庙,即现在的姜庄东边,至今700余年矣,以上所有上辈遗传家谱事迹,因我处民国27年黄水为实,横流10余载,所有家谱尽皆遗失,其中详细无处考察。张氏原占太康、扶沟、西华、鄢陵、开封、通许等,1983年起总人9245人,男4883人,女4362人;至2016年总人口21650人,男11150人,女10500人,氏别为28氏。

非遗项目

据罗家村老人讲元朝灭亡明朝复兴,经历了大的战乱加之黄泛,中原人口大减。明朝政府为了补充内地人口,实行了强制迁民政策,山西洪洞县地区风调雨顺,人口大增,群众不愿别乡离土。政府动用军队,强行老百姓外迁,绳子绑住成群结队,民众押解各省内地建村垦地,调节了全国人口,富强了全国的经济,所传罗家族移民是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

老人们讲:罗家发黄水前曾有寨墙、寨门,非常坚固,有土枪、土炮,与大杆土匪两次战斗,均获胜利,保护了村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讲述人:罗通贵 轩家荣
撰稿人:张山东 罗国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