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最美乡村:张集镇梁庄行政村(梁庄、李八楼、李瓦房、赵庄、高孟庄),村名由来

2017-11-7 10:43| 发布者:小崔| 查看:1728| 评论:0|原作者:小崔

摘要:梁庄行政村在太康县城东南方二十三公里处,在张集镇西北方两公里处,西邻张庄和王楼村,北邻郭楼村,东邻蒋堂村,南邻刘明庄村。该行政村下辖5个自然村,分别是:梁庄、李八楼、李瓦房、赵庄和高孟庄。该行政村有可 ...

梁庄行政村在太康县城东南方二十三公里处,在张集镇西北方两公里处,西邻张庄和王楼村,北邻郭楼村,东邻蒋堂村,南邻刘明庄村。

该行政村下辖5个自然村,分别是:梁庄、李八楼、李瓦房、赵庄和高孟庄。该行政村有可耕地2046亩,村庄占地606亩,总人口为1481人,其中男741人,女740人。

该行政村以梁庄为中心,村边建有梁庄小学,村室就在学校的北面,与学校紧密相连。

梁庄行政村建立于1978年,原来属于马厂公社,蒋堂老大队,1975年底,政区体制改革,张集为新建乡,于是蒋堂大队分出几个村子,建立起新的行政村。1978年到2000年,李玉勤任该行政村党支部书记,赵景诗任行政村主任,赵洪春任村文书。2000年到现在吉锋任行政村支部书记,赵昌良任村主任,李富强任村文书。

工作成绩:梁庄行政村两届领导带领村民们打深水机井60眼,挖河沟渠3000米,建大小桥梁16座,集资建学校,盖教室和办公室20余间,用集资款20多万元,又建起村室出厦房5间,设备齐全,干净整洁,并有图书室购有图书5000余册,分为十类,分摆于架上。大办养殖场,李刚养殖场(养鸡)占地4亩,张俊经济作物、中药材种植基地51亩,水泥制管厂一个,大型超市两个,家俱厂一个,卫生室两个,方便了周边的村民。总之,几届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工作得力,成绩出色,群众认可,领导表扬,行政村村民收入可观,被评为“小康村”多次被评先进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李锋被评选为太康县人大代表。

李八楼自然村

李八楼自然村在张集镇的西北方三华里处,北邻李瓦房村,东邻张庄村,南邻杨庄村,西邻西王楼村。该村有可耕地342亩,村庄占地100亩,有200口人。

村名由来

其因为二:一是李氏祖上兄弟八人,来祖老八到此后,勤劳耕作,节俭节约,有了积蓄后,就盖了楼房叫李八楼。二是来祖到此后,开荒种田,勤劳节俭,制了农用家俱,又盖了楼房,所以叫李耙楼,写法不一,后人有写作“李扒楼”的,也有写作“李巴楼”的,实际按家谱记载应写作“李八楼”为最合适。按说庄名用字是应该讲究的,这里有一个故事:一户人家卖院子里的树林,院子很大,院里的树林也就多,有几种树,有木材树,有果木树,主人只卖院子里的木材树,讲好价值,就负了钱,暂不出树,先写一契据,写上出树的时间,后来,到了出树的时间,买主带人前去出树,主人让买主拿出契据,看了后却不让出树,原因是很清楚,契据上写得明白:“是树不卖”。“柿”树的“柿”字写成了“是”字,原意是柿树不卖,一字之差,麻烦就出来了,后来买主与卖主就打起官司,县官按照契据判:买主无理。如果契据上的“柿”字不写错的话,那是官的判决就可想而知了,这场麻烦也就没有了,又何来官司呢?


姓氏族谱

李八楼自然村住有赵、王、李三姓村民。

王氏37口人,于清朝初期,来祖从外地逃荒要饭而来,落户于此。

李氏:64口人,相传李氏祖上于北宋初年自陇西,即今甘肃省迁居阳夏,世居太邑东南之秋岗集的名为王源井村,号称李瓦房,又以李瓦房迁徙到李八楼村落户定居,来祖均祖排行第八。

赵氏:99口人,赵氏来祖太始,原籍山西省平阳府(现象在临汾市)洪桐县,老官卷村,于明朝洪武三年(一三七O年)有官府分配到太康,卜居高贤,开垦耕种,安乐乐业。又于永乐年间,迁居清集、漳岗、香营、赵村等地,后一支迁入李八楼村。

李瓦房自然村

李瓦房自然村在张集镇的西北方一点五公里处,东邻蒋堂村,北邻高孟庄村,西邻赵庄村,南邻李八楼村,全村有209口人,可耕地246亩,村庄占地100亩。

村名由来】该村原来住的全是李氏人家,初来此地的时候,荒芜一片,来祖辛勤劳作,省吃俭用,有了积蓄后就盖了瓦房,遮蔽风雨,可是给所住的村庄取名叫李瓦房。


姓氏族谱

李瓦房自然村住有郭、刘、李、曹四姓村民。

郭氏:26口人,来祖于清朝末年从郭楼村到李瓦房买宅买地,入住落户于此。

刘氏:74口人,明朝末年从商丘地区宁陵县张弓镇曹店村来住亲戚,落户于此。

刘氏:74口人,于清朝时,从外地来住亲戚,落户定居。

曹氏:30口人,明天末年从商丘地区宁陵县张弓镇曹店村来住亲戚,落户于此。

李氏:78口只,李姓自伯阳老祖著书立说由来已久,祖上自陇西(今甘肃省)迁居阳夏,历经宋、元、明、清、世居太邑东南之秋岗集名为王源井的村庄,号称李瓦房。

(《李氏族谱》卷一,序言介绍如斯)

吉梁庄自然村

吉梁庄距太康县城东南二十二公里处,距张集镇政府二公里,南邻刘明庄,北邻赵庄,西邻张庄、东邻李八楼。 全村总面积四百九十亩,可耕地四百二十亩,村庄占地七十亩。 全村总人口三百八十人,其中男一百九十人,女一百九十人。 吉梁庄住有吉、梁二姓人家。

村名由来】吉庄的吉氏是明朝中期迁居吉庄的初迁居时和人数较少的乔氏,叶氏做邻居。梁氏于清朝未年迁住此地,吉庄在南边,梁庄在北边,中间隔着乔氏和开发亲爱。后来,乔氏都没有后人了,吉庄梁庄逐渐连在一起,经二姓会议,吉氏先住,梁氏后住,庄名就叫吉梁庄,后来政府统计月份的名时,把吉梁庄误写成梁庄,从那时之后,吉梁庄就叫成梁庄。


吉姓的由来

明实洪武年间,吉姓先祖从山西桐县迁移而来,来时兄弟三人,分别是良福公,良贵公,成进公,外迁长门来祖良福公,居住河南省拓城西三十五里吉庄 ,二门来祖良贵公居住该县城北三十五吉庄,三门来祖成进公居住陕西省韩成县吉家寨。

长六传至二世生四子,长门祖原居,二门祖移居拓城东三十里吉楼,三门外出姓,四门外出,王寨博至五世,从吉庄外出移居太康东南三十里吉梁庄,吉氏现有人口一百一十六人,其中男一百一十六人,女五十六人。

材料供给人:吉玉田


梁氏的由来

来祖梁凤鸣,字齐山,由清朝未年从同县的符草楼乡减王庄村,迁移到梁庄居住,直至今日,已月二百余年。

梁氏现有人口二百六十四人,男一百三十四人,女一百三十人。

董梁才,男,汉族,一九二六年生,地下共产党,八路军小区区长。

材料供述人:梁继业

高孟庄自然村

高孟庄自然村在太康县城的东南方向,距县城二十公里,距张集镇政府二公里,南邻李瓦房,北齐楼,东邻蒋堂,西邻赵庄,全村总面六百亩,可耕地四百伍拾亩,村庄占地一百五十亩。

全村总人口四百二十四人,其中男二百二十人,女二百零四人。 全村居住着高姓,韩姓、朱姓三姓人家。

【村名的由来】 高氏来祖迁来定居时,人口多些,同时迁来居住的还有孟氏人家,孟氏人少,高氏人多,为显人多势众,经孟氏提议,村名就叫高庄。村名从高,孟来祖时高起,沿袭至今。


高氏的由来

高氏来祖于明朝洪武襷上,从山西洪桐县在官府组织下迁移到河南省太康县,常营乡南高寨村,后来因生活原因,高氏先人由高寨村搬到张集乡高孟村居住。 高氏现有人口三百六十人,其中男一百八十八女一百八十人。


韩姓的由来

韩氏来祖民国初年从尉氏县榆村,搬迁到高孟庄落户居住,距今百十年。

韩氏现有五十三人,男二十七人,女二十五人。


朱氏的由来

朱氏来祖于民国初年从尉氏县榆村,搬迁到高孟庄落户居住,距今百十年。

朱户现有人口六人,男三人,女三人。

材料提供者:高玉清
赵庄自然村

赵庄位于太康县东南方向,距太康县城二十公里,距张集镇政府二公里,南邻梁庄,北邻郭楼,东邻高孟庄,西邻任贺庄。

全村总面积七百零六亩,可耕地五百八十六亩村庄占地一百二十亩。

全村总人口六百二十人,其中男三百一十八人,女三百零二人。

村内居民全部是赵姓人家。

【村名由来】赵氏来祖迁到此地居住时,别无他姓,就以自已的姓氏不庄名,取名赵庄,落户居住至今,村名从无更改。

【姓氏由来】 来祖明朝洪武初年从山西洪桐县搬到河南太康县东南秋岗集西二公里的赵庄落户居住至今。

材料提供者:赵洪春

最新评论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