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最美乡村】清集镇黄岗行政村,村名由来、姓氏族谱、民间传说……

2017-11-6 20:29| 发布者:小崔| 查看:4448| 评论:0|原作者:小崔

摘要:黄岗行政村位于清集镇北稍偏东,距清集村2.5公里,东、南、西方分别被涡河支流、老涡河、尉扶河三面环绕,东与李庄村相邻,北靠耿庄,西与麦营、袁庄相望。西临清(集)、芝(麻洼)公路。总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面 ...

黄岗行政村位于清集镇北稍偏东,距清集村2.5公里,东、南、西方分别被涡河支流、老涡河、尉扶河三面环绕,东与李庄村相邻,北靠耿庄,西与麦营、袁庄相望。西临清(集)、芝(麻洼)公路。总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20亩,总人口2204人,居住王、李、陈、杨4姓村民。土壤大部分为粘土、两合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西瓜、辣椒等作物。村中有完全小学校1处,村卫生室2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岗行政村办了3件实事:一是将土地由原来的分散耕种调整为方块田耕种;二是在全县最早进行了宅基规划;三是打机井40眼,实行了50亩地一眼机井。支部书记王天军曾连任县四届人大代表,一届县政协代表。

黄岗行政村

1977年由李庄大队分出,为黄岗大队,属清集公社管辖,1984年更名为黄岗行政村至今。

樊哙岗的由来

黄岗村前有一黄河故道(即现在的老涡河)。相传,西汉初,黄水经常泛滥成灾。汉高祖刘邦命舞阳候樊哙,率领群众治理黄河。一天,他来到河口看到决堤的洪水奔泻而下,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带领民工、士兵跳入水中,组成一道人墙,堵住了大水。堤修好后,樊哙却积劳成疾,抱病而死。他临终遗言:就埋葬在这里,要永远看着大家把黄河水治理好。

当地乡民为了纪念樊哙,给他刻碑立传把他的坟墓用黄土堆积成一座3丈高的大土岗。此岗现存遗址在黄岗村东北角学校后边,人称“樊哙岗”,流传至今。因此地多次黄水泛滥,后更名为黄岗村,至今地图上村名仍沿用“樊哙岗”三字。

黄岗遗址的来历见樊哙岗由来。樊哙墓至今保存在黄岗村东北角学校后。面积120平方米,属商周文化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姓氏族谱

黄岗行政村(自然村)住王、陈、李、杨4姓村民。

王氏分2支,一支是三槐黉门王氏。

阎天照距今已六百年。先祖王本中于1666年迁入黄岗村至今,下传21世,共计235户,1367人。

陈氏,1816年陈尧二世孙。陈振江由黄口村迁入黄岗村。现有48户,216口人,传振、中、春、家、正、显、令、文8世。

杨氏,由杨传绪于1930年住姥爷家客居黄岗,与王砖(乳名)是血统亲戚,现有2户,13口人。传传、胜、德3世。

李氏,李氏先祖居太康城内红花街,因明末之乱,群众纷纷外逃,李氏兄弟4人分别逃到黄岗等四庄定居,距今不到400年历史.现李氏共有120户,510口人。传思、太、慎、全、世、杰、成、体、振、中、清、树、照、吉、钧15世。

三槐黉门王氏

清宣宗道光八年(1828)由先人王铭善(配陈氏)从衣冠营迁出落户黄岗至今已近200年历史。现有18户,98人。传铭、源、新、然、在、锦、永7世。 另一支是老鹳王氏:来祖常尊与兄王敏行自山西洪洞於明初迁至太邑,弟定居清集南张杜村,卒后建茔高朗乡

【三槐黉门王氏家训】 务本业 重教育 孝父母 敬祖先 敦友谊 睦宗族 崇礼让 谨婚姻 恤贫乏 禁为非 绝下流

名人乡贤

陈国喜,1926年3月生,1944年入伍,任淮太西县大队战士,1947年9月在一次战斗中牺牲在太康县李兴营村,解放后追认为烈士。 王新榜,中共党员(1906-1991),私塾,解放后即随父去南乡教书,1948年太康全境解放后正式参加教育工作,创办了李庄学校,并先后任教于老庄、高贤、芝麻洼、皮箱杨等中心校,任校长,联校校长。1969年1月回黄岗学校任校长,带领师生复收拾杂,用其收入免除了全体学生的学杂费,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言传身教,带出一批骨干教师,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普及,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恒然(1933-2012年),王新榜之子,豫北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栾川县人民医院工作。二年后到洛阳白马寺正骨医院学习,师从正骨祖师传人郭氏。学习期满后留用白马寺正骨医院工作。第三大病区主任医师,多次主持参与了重大骨科手术的治疗和修复,带徒弟多人并担任院教学工作,独著、合写了数篇学术论文、著作参加。

王中秀,(1938-2014年),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程度,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家国防科委海军)衔至副团。两次荣立3等功,一次荣立2等功,受到部队嘉奖,两次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1981年转业后,在化工部逊母口化肥厂任车间党支部书记。

王遂然,(1950-2006年),中共党员,中师文化程度,小学高级教师,1969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任教师、教导主任。所教学科,连续6年在乡统考升学考试中获第1名,1985年被评为太康县百名优秀教师,7次被评为太康县先进教育工作者,2次被评为市级教育先进工作者。

王恪然,1935年生,中共党员,留苏(俄罗斯)预备生。1955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学本科学历,经培训学习后任空军教官,中校军衔。1985年转入周口市教育委员会电教馆工作,任电教馆馆长。

王天瑞,河南太康县清集镇黄岗村人。共产党员。1945年农历十二月生。1964年7月高中毕业。1964年9月任教师。1965年12月入伍。戎马生涯22载,曾任解放军某师政治部报道员、新闻干事、文化科副科长、宣传科副科长、宣传科科长。曾参加保卫北国珍宝岛和南疆老山的自卫还击作战。因作战勇敢、战绩突出,两次荣立三等功。著有长篇报告文学2部:《战斗在乌苏里江》《铁拳》。编有新闻集、报告文学集、战斗工作经验集8部:《战士责任重》《春风吹绿军营》《家书万金》《轮战新闻选》《南疆勇士(上、下)》《赴滇轮战政治工作经验选编》《老山地区防御作战经验选编》。曾在全国54家报刊发表新闻、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作品曾入选22种图书。

王天瑞转业后,曾任周口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副主任、主任。因作风正派、清正廉洁,为全区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出了贡献,被树为"周口地区优秀纪检干部"。曾任周口地区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正处级干部。因品德端正、工作勤奋,为全区的文学艺术发展做出了贡献。出版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长篇报告文学10部:《猫耳洞日记》《绿叶飘飘》《神秘旅程》《人间正道》《江山万里行》《这边风景》《新星风流》《崔桥沉浮记》《同和堂的秘密》《同和堂的故事》,编有报告文学集3部:《走向辉煌》《颍河之星(上、下)》,主编、责编有长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集、散文集23部:《穆青与周口》《周口英才》《为英雄蒋林布找家寻亲》等。曾在全国84家报刊发表新闻、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作品曾入选20种图书。其中《猫耳洞日记》荣获1989年"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推荐图书。

李树军,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47年生,参加教育工作后先后任高中教师、校长、太康县第一高中党总支部副书记等职,多次被评为县、市、省级先进工作者,并有多篇论文作品发表。

王天佑,1950年4月生,1976年河南医学院本科毕业,学士学位,内科副主任医师。先后在王集、清集卫生院工作。退休后返聘于清集卫生院,先后发表论文《强的松龙封闭治疗足跟疼》等数十篇。

王怡然,中共党员,1947年3月生,中学高级教师,大学专科文化程度。参加教育工作后,先后任教师、共青团书记、学校校长、党总支部书记等职。5次获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3次获市级先进工作者称号,撰写的《德育工作应常抓不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做法》等8篇论文公开发表。

王静,女,1956年10月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74年参加教育工作,历任高中教师、县教育局人事股副股长、师训股长。多次被评为县教育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师德标兵,2011年获“太康县2届10行百星”荣誉称号,周口市优质课教师,教学论文10多篇公开发表,正科级。

王天礼,1953年8月生,大学本科文化程度,1977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就职于黄岗中学,清集镇第一中学。县优秀教师(1993年),市优秀教师(1995年),1995年参加天津市梁斌文学研究会,获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20余篇散文、童话作品公开发表。

王天登,1961年4月生,任职于中国人寿太康支公司,2009年10月荣获中国人寿河南省分公司“国寿一级骑士勋章”(金质奖杯)1枚。

李照青,1952年生,1971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5112部队警卫师仪仗营战士、副连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旗手、共和国第一旗手,曾6次受部队嘉奖。1976年复员,在县纱厂工作直至退休。

王天将,1980年生,1998年考入天津大学,毕业后在国家航天二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国家保密局),硕士学位。现任德国伦茨集团上海总部北京分部副总经理,亚洲区域副总经理。主持研究的多项科目获国家奖励。

李基良,1973年生,1990年3月入伍,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中校军衔,1998年立个人3等功1次,2010年转业,现在天津市政府统计局任副处长。

王在亮,1968年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周口市青年骨干教师,1999年被命名为省优秀辅导教师,多次被评为县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13年获河南省师德标兵,有(11篇)教育教学论文公开发表,并经常有文学作品见诸报端。现就职于清集镇二中,任教务主任。

王伟,1973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1年高中毕业后入伍,部队服役期间考入长沙炮兵学院,毕业后任排长、副连长、连长、营副教导员、教导员、少校军衔。2次荣立3等功,4次受到旅嘉奖,后转业到新乡市公安局工作至今。

王蕴恒,1980年12月生,中共党员,1999年入伍,2012年12月毕业于海军指挥学院,获军事指挥硕士学位。历任飞行员、训练参谋、副参谋长,安全飞行3000小时,培养飞行员近40名,先后荣立3等功2次,2等功1次,嘉奖9次。2016年6月,晋升为中校军衔,现任海军航空兵空军学院第四训练团飞行大队大队长。 王天冠,1965年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就职于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先后任工程技术员、队长、项目副经理、土建总工程师、项目经理等职。现在斯里兰卡南部高速二期工程建设任项目经理,是海上“丝绸之路”在斯里兰卡的重点项目。

李照尚,1968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程度,1989年入伍,长沙炮兵学院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少校军衔,立3等功1次,被评为济南军区优秀共产党员1次,1998年调到郑州二七区人武部工作,2005年到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工作至今,处级。

曹玉霞,女,1976年11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河南省骨干(美术)教师,现就职于太康县第一实验小学。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龙腾书画院特聘画师,山东沂蒙书画院特聘画师。近几年参展多幅作品获奖,2010年在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中获优秀教师辅导奖。2012年获“感恩母亲----全国百名爱心书画家”称号。

陈勋,1962年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现在开封市通许县实验中学任副校长(正科级)。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1次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多篇论文公开发表,被省命名为优秀辅导员。

王海卿,1963年生,1980年参加工作,建筑工程师,就职于周口市建设银行。所负责技术的工程多次获奖,并有多篇论文发表,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

王艳,女,本科学历,1987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学高级教师,省优秀辅导员,发表教学论文多篇,现就职于周口市体育运动学校。 王海舟,1970年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99年参加教育工作,就职于周口市教育委员会生产公司任副经理,市先进工作者,省先进个人,市优秀共产党员,多篇论文公开发表。

王海涛,1977年11月生,河南大学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周口市青联委员,周口市十大优秀青年,郸城县作协副主席。曾当选为“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之星”荣誉称号,2015年5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现就职于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代表著作有《文坛黑马》、《流年碎影》、《爱民情怀公仆心》、《杨正超先进事迹》等。

王海彬,1974年生,1999年6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学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就职于河南华都工程有限公司。1999年至2007年负责技术的周口市电信局大闸路1号住宅楼被评为“中州杯”优质工程。

王吉城,河南太康县清集镇黄岗村人,1972年3月5日生。男。曾随父母走过吉林、辽宁、河北、江苏、山东,后又走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信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大学本科毕业。共产党员。1995年至今,在周口日报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业余时间,笔耕不辍。曾在全国报纸杂志上发表各类作品300多篇。其中,散文作品有:《云门山之恋》《感悟人生》《书,伴我成长》《家乡有条小溪》等。小说作品有《礼物》《游戏》《野狼》《黑痣女》《陈秘书的无奈》《碑》《许四爷》《血债》《车上的故事》《山路弯弯》《感谢》《致命一击》《对手》《捐款》《路》等。著有长篇报告文学8部。 王林成,1974年生,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本科学历,现任职于周口电视台,任新闻编辑,有多篇文学作品发表。

王亚洲,大学法学系硕士,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反贪科工作。

王吉恒 ,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硕士,河南肿瘤医院工作。

陈 菊,女,周口师大,硕士,长沙市任教。

王碧波,武汉政法大,硕士,周口市工商行工作。

王可可,女,华中师大研究,在读博士。

李松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在读。

王 寒,女,郑州大学,硕士,郑州工作。

王 健,女,南宁大学,硕士,北京工作。

李长领,河南大学,太康一高工作。

王振华,女,商丘师范学院,太康一高工作。

能工巧匠 民间艺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岗村的手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烟草公司:王国立、王学韶、李树贞、王新珍等人以股分制形式开办的烟草公司,生产出的“樊哙”牌香烟可与当时的哈德门香烟媲美。烧酒坊:王国清、王国保、王新珍开办的烧酒坊,以高梁、红薯干做原料,生产出的烧酒以口味纯正,清香绵长,而备受附近村民青睐。铁匠铺:李氏三兄弟李清堂、李清龙、李清会的铁匠铺生意红红火火,打出的产品铲子、镰、各种刀具、农机具等,以质优价廉、经济耐用、锋利无比而享誉县内外。酿造坊:陈国胜开办的酱油、醋坊、油坊;王国啟、陈家香、李清顺、李友明、李中仁等开办的榨油坊(用物理法榨油)、香油坊(芝麻小磨油香油)。制袜业:李清贞的打洋袜子,排正(织土布的必不可少的部件)。 大鼓书艺人王国恩,会说书目20多部,常说书目有《三侠五义》、《大红袍》、《小红袍》、《大明英列传》等。最为值得欣赏的是他能触景生情,即兴演唱,在一个地方他能说书近两个月,且内容不重样,农闲时经常在西北至崔桥,东南至老冢等方园百里说唱,为人们送去精神愉悦。

石匠李清顺、王国建,本地石磨、油磨齿钝多请他们来锻造。他们收费合理,不介意招待好坏,生意十分看好。锻磨之余王国建有求必应,还免费为大伙画虎,画大公鸡,画大西瓜,写梅花篆字等简易的书画作品。 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王国同,善扎拱灯(祈福灯、走马灯等)既精通修配(修锁、电灯等),又擅长纸扎(扎社火、灯笼),还会画八仙楼子,写鸟字,写梅花篆字,每天挑着担子(或推着车子)走村窜户,服务乡邻。

巧用拔火罐除疟疾

李中荣、李中义二兄弟在解放前用拔火罐治疗疟疾、消瘦等杂疾病有特效。轻者一、二次见好,重者三、四次痊愈,名传四方。柘城等百余里以外的患者到黄岗找李氏二兄弟治疗者不乏其人。

【反清斗争小故事 】

黄道会反 1909年,鄢陵县查家村农民查天化,粟园村农民麻天祥,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不堪忍受封建官府、地主的统治和压迫,采用封建迷信的手段召集群众建立组织,开始叫“无极老母会”。因以黄巾扎头为标志,又叫“黄道会”。查天化以卖帽子为名,游乡串户,向农民进行说教。黄岗村(樊哙岗)等村农民积极响应,协助查天化设置堂子,发展会员,他们提出来的口号是“打富济贫、”“够不够,九顷六”的口号,要平分土地,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当时的黄岗农民在李中兴等人的组织下,户户农民参与,所有中青年男丁参加,家家自染黄布,在自家厕所里晾晒,(生怕外人发现),秘密自制武器。1911年当同盟会会员姚黄奉黄兴之命,到达太康西部扶乐城时,队伍很快发展到5000多人,以黄旗为首,查天化为大帅,姚黄为军师,麻天祥等人为副帅,重新提出“大户财产分光分净,平民财产丝毫不动,驱除满清鞑子,平分土地免征,黎民有吃有穿,天下永久太平”的口号。兵分三路,一路北攻开封,一路东攻太康县城,一路留守。黄道军出发时,黄岗等村村民沿街欢送,箪食黄道军。当时黄岗村农民中曾流传这样的歌谣:黄岗寨,雾腾腾,大家起来干事情,男女老少齐参加,切磋技艺练武功,跟着大将李中兴,有吃有喝有田种,黎民百姓有吃穿,天下永久享太平。黄岗村农民参加了东攻太康县城的斗争。当义军行至城西蜜蜂村时,与敌发生激战,终因寡不敌众,武器低劣、缺乏训练而被击溃。这次斗争,虽遭失败,但严重打击了清朝地方及地方豪绅的封建统治。 (根据李树彬,王天锋提供材料整理)

樊哙爷送盘子送碗

相传,樊哙墓建成后,附近村民谁若有什么事情,都找樊哙爷帮忙,樊哙爷也乐意帮忙。譬如谁家要办红白喜事,需要一定数量的碗、碟炊具,只要你事前到樊哙墓前叩头祷告并报上品种数量,次日晨都能取到你所需要的炊具。事情过后,你的礼单上还会多出一份礼金,据说这礼金是樊哙爷送的。

樊哙爷堵水护黄岗

1938年6月9日上午9时,蒋介石重演中国古代“以水代兵”故伎,在郑州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引出滔滔黄水。致使豫、皖、苏三省44个县、市,5400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水乡泽国。

然而,当时的黄岗寨并未进入黄水。这也是黄水退后黄岗寨内仍然地势较低高低不平的原因。据居住在黄岗西北方向赵楼村的人们说:当时,往东南黄岗方向看,天连水,水连天,茫茫一片,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挑着灯笼,指挥众人挥锹扛袋堵水的场面,灯笼围着黄岗村随水浮动,灯火通明一片,场面蔚为壮观。都说是樊哙爷在指挥众人堵水,保护黄岗村人民的安全哩。

樊哙墓地上的地鸡蛋皮

每逢降雨,樊哙墓地上都会长出许多本村村民命名的地鸡蛋皮(食用菌类的一种,颜色灰褐色)。雨停后,会吸引许多大人小孩到岗上采集。这种菌似小黑木耳,味道极为鲜美,特别是再配上鸡蛋加以烹饪,那简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菜肴。

撰稿人:王怡然

最新评论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