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最美乡村:清集镇史刘良行政村(史刘良、王胡同、杜甫、林场),村名由来、姓氏族谱

2017-11-6 20:20| 发布者:小崔| 查看:1980| 评论:0|原作者:小崔

摘要:下方有“大美清集”微信群哦,欢迎清集乡亲们入群闲聊,杜绝广告……史刘良行政村位于清集镇西北2.8公里,311国道北2公里处。南靠老涡河,北与邓禹台村为邻,西与常合营村接壤,东临尉扶河,与袁庄隔河相望。全行政 ...

史刘良行政村位于清集镇西北2.8公里,311国道北2公里处。南靠老涡河,北与邓禹台村为邻,西与常合营村接壤,东临尉扶河,与袁庄隔河相望。全行政村水泥路柏油路相通,道路四通八达,出入非常方便。有耕地2207亩,人口1400人。辖史刘良、王胡同、杜甫、林场4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土质为粘土土壤。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和西瓜、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

1950年开始为高贤区管辖,史刘良是小乡,乡长李国文,乡主任史现武。1962年属芝麻洼公社管辖。1975年12月史刘良大队归清集公社管辖,后随体制改革演变为清集乡,属清集镇管辖,大队更名为史刘良行政村至今。党支部书记分别是史现松、杜庆强,刘振畅、史法贤、王长义、杜庆明、刘振德、刘心慈、刘振龙,现任支部书记、村主任刘振德。

史刘良

因史刘良行政村村址在史刘良自然村,因此自然村位置及四邻同行政村。全村辖3个村民组,人口600人,耕地面积747亩。居住着史、刘、王、李4姓村民。

村名由来

明朝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来史、刘、王3姓居民,最初各形成一个胡同,后3个胡同形成一个自然村,以姓氏取名为史刘良村。


姓氏族谱

史氏,明朝末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现有140人,传8世。

刘氏,明朝末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到此地。现有人口590人,传9世。

王氏,明朝末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至此地。现有200人。传9世。

李氏,随同王氏迁此。现有30人,传8世。

王胡同村

王胡同村位于清集镇西北1.9公里处,距311国道2公里。杜甫村东,尉扶河南,老涡河北。清(清集)芝(芝麻洼)公路西。现有耕地602亩,人口420人。住有王、黄、赵、朱、徐5姓居民。

村名由来

清嘉庆年间,黄姓居民率先从山西洪洞县迁入现在的王胡同村,村名当时叫黄胡同。后王姓等姓氏居民先后迁入。因王氏家族人丁兴旺,王姓居民占绝大多数,解放后更名为王胡同村至今。


姓氏族谱

王胡同村居住王、黄、赵、朱、徐5姓村民。

黄氏,黄氏先人于清嘉庆年间率先迁入。现有60 人。

王氏,嘉庆年间从常合营村迁入。现有 22 人。

赵氏,嘉庆年间赵氏居民从高贤迁入。现有80人。

朱氏,嘉庆年间朱氏从邓禹台村迁入。现有50人。

徐氏,二家徐氏,非属同支,一徐氏于清朝末年(1900年前)迁入,已经传5世,4口人。另一徐氏公华于20年前从清集镇麦营村入赘王胡同,现有5口人,传2世。

杜甫村

杜甫位于清集镇西北2公里处,北与史刘良搭界,东与王胡同为邻,南邻老涡河,辖2个村民组,耕地540亩,350口人,杜姓是本村大户,占99%的人口。

村名由来

据传,杜氏先祖杜可信之弟杜洪春在明万历年看中了清香集(清集)西北隅一块风水宝地,便迁往安庄扎寨。此地东距太康县城35华里,西距重镇崔桥35华里,加之太康通往开封官道从村西穿过,便取村名35里堡,后杜姓人丁兴旺,遂将村名更为杜堡。为书写方便,又把杜堡写成杜甫。


姓氏族谱

杜氏先祖杜可信在明万历22年带领弟兄杜洪春从上蔡县朱里口杜庄一路担挑讨饭,来到扶乐城村定居,杜洪春看中了杜甫这块宝地,遂携带妻儿迁往现杜甫住地,定居下来。

林场村

林场村位于邓禹台东,袁庄北,赵楼村西,官庄村南。清(清集)芝(芝麻洼)公路南北穿过,常(常合营)桂(桂岗)公路在此交叉,交通十分便利。现有耕地300亩,人口170人。有村卫生室1个,中型超市1个,另有农资销售站2个,购粮商铺1个,加油站1个。

村名由来

林场村始建于1966年。是由史刘良、杜甫、王胡同3自然村拨地组建而成。当时林场全名是芝麻洼公社青年园艺场,是下乡知识青年劳动锻炼的地方。后上级按有关规定,以邓禹台到赵楼的路为界,路南的300亩地为史刘良大队所有。后来3个村组建了一个小村,叫林场村。


姓氏族谱

林场现有杜、史、赵、刘、王、黄6姓居民。现有史姓村民7人,刘姓村民30人,杜姓村民30人,赵姓村民45人,王姓村民55人,黄姓12人。

撰稿人:刘振德、王长辉


最新评论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