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大美乡村】高朗乡周寨行政村(周寨、冯店集、后小黄)村名、姓氏、族谱由来......

2018-12-24 13:37| 发布者:小崔| 查看:3788| 评论:1|原作者:亮亮

摘要:周寨行政村“周寨行政村”归高朗所辖,位于太康县东北25华里,高朗村北10华里。东邻马头镇,西邻杨庙乡、北邻转楼乡,四乡镇中心,南有小新沟河,北有高底河,地理坐标东经155.4度,北纬34.6度。所辖周寨村、冯店集 ...
周寨行政村

“周寨行政村”归高朗所辖,位于太康县东北25华里,高朗村北10华里。东邻马头镇,西邻杨庙乡、北邻转楼乡,四乡镇中心,南有小新沟河,北有高底河,地理坐标东经155.4度,北纬34.6度。所辖周寨村、冯店集村、后小黄村三个自然村,人口1800多人,土地2800亩,机井60眼,水利条件较好,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农林牧业发展的好基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境内有“周寨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小黄西头天骄幼儿园。解放前安过小区部(区长马玉青),乡政府、联保处、保部,现在还流传着一个“顺口溜”:你们、我们咱俩两合们,我是周八乡联保主任张天文,快开门。现任党支部书记周心军,下边是三个自然村的来历。


“周寨自然村”是行政村办公室所在地,人口1100人,其中男600人,女500人,土地1500多亩,村址占地面积150亩,本村有周、焦、丁、李四姓,周姓1050人,焦姓18人,丁姓18人,李姓14人,这三姓都种地主的地落户周寨村,焦姓从南焦桥村迁到周寨村落户,李年生老家杞县到此村。


周姓周寨村来源于明朝初,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从湖南道州有辅君、辅朝兄弟俩随亲迁至太康东北25里八里张前认土定居,起名大周庄,居住4世后,于公元1634年受张嘟囔所迫(因他官职大影响他的眼),从周庄又迁到八里东认土定居。由于迁到一个贵地,发展很快,出了几家大财主,兑钱兑粮建成寨,有周庄变成周寨,因都姓周以姓定为周寨,这是周寨的来历。当时建成周寨壮丽美观,寨墙1.5丈高,东西大寨门四角有岗楼,五尺一朵格,海子1.5丈深,大乱时周边村都到周寨备荒、备乱,东西两侧安有六个鼻子枪和大钢炮,枪的体重就有800多斤,据传说从安装就试放一炮,打塌了河沿张村西关几间民房,后有老寨主向人家赔情道歉包赔人家的损失,由于民国32年发黄水,有马头住周寨部队的兵将枪炮运至马头,全县就两个周寨,有朱口周寨,有我们高朗周寨。我们周寨安过区部、乡政府、保部、联保处、大队、高级社、行政村,有业余剧团,有学校。周寨自然村是高朗北较大的一个村庄,周寨自然村出了不少的男聪女秀人物。

历任大队干部人员:

周庆德、周创林、周法林、周冠军、周心文、周培杰、周心军现任支书;村干部周心田、周清玉、周林信、周林义、周林芳、周瑞林、周胜林、周成林。郭彩云当过妇女大队长,周心灿当过大队长,周畔林、周心中。周杏林退休工人,周元义退修工人。

解放前乡贤人物名人贤事:

在解放战争中,周寨出了两个革命烈士: 周林然,烈士,周心文之叔父,于47年龙曲战争光荣牺牲,享年28岁,在30团,曾任连长。

周清安,烈士,周相林之父,于47年在太康南关被伪军发现是中共地下工作者,被枪毙在县南关,后有周林广、周森林、周清方领回尸体,葬于寨南边。他的事迹累累,他担任豫东中共地下工作联络员,在社会上扮成挑担子卖醋的、算卦的,还有周超林卖香油传送信息密码,把材料文件传出去。当时地下中共组织者有杜里生领导,周同林是周心存之父,名义上在学校教学,实际上是中共地下联络站文书,他把党的文件通过周清安烈士和周超林传出去,他的密码一方拿个日字,对方拿个月字,这对上了是一家人。日和月对称明字,信号对上号码了。口头上说阴天了就是月字一方,晴天了是日字一方,对上一起就是个明字,就是一家,冯店有个李本原烈士,是黄埔军校培养过的中共份子,周寨和冯店联在一起划为豫东红区革命根据地。

在解放前出现过较多名人贤事:

周寨自然村于明末清初寨西北角安过练武习武场子,现在还叫跑马凸子,刀、枪、马齐备,每天都有上百人此练武,所以周寨村培养出三个武举人,六个秀才,在旧社会已武胜文,出了一个武县官分到陕西一个县当县官,因家贫配不上马误了时,被人家顶走了,结果成了一个空名县官,现在叫官爷坟。

还有一个周元荣,老县衙班长,外号飞毛腿、草上飞。现有子孙在。 周寨于民国32年驻过军队一个团,团长姓陈,团长修海子,修寨墙,修街道,维护地方治安,使那些匪霸不能侵入。于民国33年被黄水淹后,跑码头去了,海带走两个寨门,4个大钢炮。

于47年有本村周同林、周清章当校长,从冯店大庙迁到周寨村周清洋院内,建校办成县立学校第一任校长王松林、郭相才、王培慎、丁洽校长石凤雅、刘佩青、许示政、周道林办成全县12处完小之一,是县的直属。建国初期50年成立了业余剧团,请有管老师任排演指导,办的有声有色,到处演,如周昌林在马头当书记时叫家乡剧团,演遍了40多个大队,群众非常满意,与高朗乡政府开会时演员王桂兰、朱妮唱了毛主席诗词和坐桥,陈章书记听后拍手欢迎慎初大拇指说,我们乡还有这么高人才,了不起。

我们周寨自然村,还有明朝初周氏4世祖坟墓,孝爷坟外族叫孝子坟,坐落在八里张西半华里现在坟籍高两米多,周边五十五步是现在太康以北最大的一个坟墓,此坟墓已500多年,主坟有周有仁,孝仁是二儿名字就叫周孝,他的孝心孝行为是名副其实的。

孝行为如下:

对生前父亲母亲一日三餐端吃端喝,一日三问安和父母亲都喜笑颜开的低声维言讲话,在晚年体弱多病,煎药熟饭先个人品尝后再叫父母喝,有病体弱起卧不便,就搀扶着背报着上床铺床叠被,暖枕暖床,为父母揣屡揣尿,洗头洗脚,和父母同堂同宿,冬天为父母生火取暖,夏天用手扇扇乘凉,父母想吃什么、用什么他都想方设法办到手让父母用,听从父母一切召唤,真是即孝又顺。父母去世后,堂丧三年,为父母泣血三年,从无笑过,不谈政事,三年无房事,戴百天香帽,百天不剃头,逢人见人就磕头,三年未赶过集会,堂丧三年后入土举行大型庆典仪式,修坟立碑,建坟院修棺墓,从葬后每天用手捧土添坟,用包包土添坟,朝息不停,吃住在坟地,穿孝三年。他这种行孝行为行孝之心感动了天地,一时一个大旋风旋个自然高达二丈多高坟墓,在坟顶上能看到太康县城四门楼,由于天助他助人助,已成为历台有名孝子大坟。

做人以孝为本,按天下仁德孝为先。周寨自然村有解放前非常繁华,东头有元森喉科医生药铺,西头周风俊中医大药店,中间有周元贵杂货店,十字路口每晚有周清顺肉合子锅,有周清岗馍房子,有冯店集李锦的豆沫子、绿豆湖涂,后小黄的黄德祥大块红薯,每天晚上很热闹,像个小集。东头还有周清锋的卖肉架子,还有周清方和马喜唱个小戏,逢年过节东头庙里不断放烟火,几十家骡马成群,田千亩轿车、马车轰轰不断,响铃声轰轰响,真是一片热闹景象。

周寨自然村安过学校,乡政府大队部高级社、村室,学校、乡政府都安在周清祥院子内,乡长郭培政、王国瑞、牛成文、王秀荣、赵四奇、孔祥金、王文毫、先乡长、李乡长、高级社、大队部、村办公室安在村中间周青山院子内,安过张志善药铺。周寨自然村其中有四姓,周、焦、李、丁,其中焦家25口人,李家16口人,丁家15口人,三姓不到100人。成了一块玉庄子,这三姓都是种地房落户与周寨的,周寨自然村于高级社1956年分成周寨东村,村庄周林信,周寨西村,村长周林义,占地分开为两个计算单位,三个孙子姓都在西村,李发才在土改时当过民兵大队长(李年生之父),李祥瑞在建国初复查土改时当民兵大队长(李太山之父)。

三个武举有周风图,周风高、周延玺。周清山当过保长(周林昌之父),周风图力量大的很,单手举180斤钢刀,抓铁如泥,勇力郭顶,头能顶400斤重,四轮铁板车上装800斤粮食,能搬走和张八庙周铁汉相平。

周寨还有几个名言:

(一)张天文叫到,你们,我们,咱俩是合门,我是周八乡联想保主任张天文,请快开门。

(二)周老店,拍屁股,元身打元身(周老店小名,元森是大名)。

(三)庄家老头不认识罗国祥,白眉(就是白美人)。

冯店集村

冯店集位于冯庄南,属于周寨行政村所辖,有人口400人,男,190人,女,210人,土地460亩,村庄占地面积为150亩,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内有两个大型超市,是农林牧上发展基地。

冯店于清朝末民初,冯庄姓冯的在九龙口开茶店,后来由于过人较多,来往人车车辆川疏不息,周年曾多周边做小生意扩大来此居住,由茶摊发展到茶馆由茶馆、饭馆客店成了一个市场,后定为每月逢双日早上逢集,因此成了一个冯店集,有冯、邱、祁、周、赵、李、罗、安,有双李双赵等11姓组成,各有人口比例。

冯店集位于毫州——开封中间各180华里,商丘——周口中间各160华里,四乡镇中间东马头12里,西杨庙12里,南高朗12里,台北寨12里,八方的集各6里,西北王湾6里,东南湾子桥6里,东北袁桥6里,西南冯楼6里,原马头去太康县城路过,真是四通八达九龙口之称。

民国建一个庙院,有前、中、后三个大殿,每年2月28起有少想古会。在解放初有庙堂变成了学堂,于47年迁往周寨。

最繁华时茶馆、饭馆、客店人员住过400多辆车马人,四头有粮食坊子,南头有黄全修的坊子,西头有黄全法的坊子,北头有冯庄的坊子,中间有供销社、张志善的药铺,有棉行,盐行,牛马猪行,两街大小生意满面,号称小界守,小母猪集之名称。

【革命烈士】

李本源,革命烈士,牺牲在徐州战役沂蒙山区苇草棵里,当时是团长,他参加过黄埔军官学校特训过,由于他冯店划为豫革命根据地苏州红区,对当时中共有一定的贡献。

后小黄村

后小黄村归周寨行政区所辖位于周寨北后边,冯庙集西半华里,人口370人,男180人,女190人,地470亩,村庄占地面积150亩,本村有黄,祁两姓。黄姓从大黄村东小庄两庄迁入此地认土定居,祁姓从冯店集迁往此地居住安家。还有封姓从杨庙封庄倒家门落户,由于姓黄多,名小黄村。

黄村在解放前是个贫困村,租种地主的地外庄子,解放后土改分得了土地,耕者有其田,人勤马壮,有原来的100多口人已发展到400多口人,由于党的好政策改革开放,去外打工种田,打工种地双丰收,全村已见大楼邻立,方圆改变了村荣面貌,成为新型农村。小黄群众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小黄,感恩共产党。

主编:周新军
备注

此稿为首稿,公示版,如有不正确或是漏写之人或事或姓,请留言更正,编辑后期更正,提交于乡村文化研究办公室,更正后重新发布公示,如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太康网(tkw.cc)太康乐讯编辑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小洋人妙恋 2018-12-26 11:11
高朗姬太营村的,有什么由来?

查看全部评论(1)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