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大美乡村】大许寨乡黄岗行政村(黄岗寺、小郭楼),村名由来、姓氏由来、姓氏族谱

2018-9-28 17:58| 发布者:小崔| 查看:3025| 评论:2|原作者:潜龙

摘要:黄岗行政村大许寨乡黄岗行政村在太康县城西9公里处,位于太康至板桥公路(县—03线)的南侧。辖黄岗寺、小郭楼两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13亩,总人口2000余人,有孟、郭、刘、王、程、 ...
黄岗行政村

大许寨乡黄岗行政村在太康县城西9公里处,位于太康至板桥公路(县—03线)的南侧。辖黄岗寺、小郭楼两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13亩,总人口2000余人,有孟、郭、刘、王、程、孙、李、陈、杨、孔、齐、石、贺、朱、钱、张、丁等十几个姓氏。孟姓为本村大姓,在全村人口中,孟姓有1240人。

黄岗寺自然村

黄岗寺自然村在太康县城西9公里处,位于太康至板桥公路(县—03线)的南侧,紧临太板公路,东与本乡三冢集村相邻,西与逊母口镇梁堤口村接壤,南边为本村小郭楼自然村,北边紧靠山冢集行政村的张楼和万庄。

【村名由来】

黄岗寺村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因村内有一方圆200多米的黄土岗,西汉末年丞相黄霸选择此地作为别墅,取村名为黄岗。后黄霸又在黄土岗东南300多米处建起了规模庞大的佛祖寺院,方圆百姓遂称寺院为黄岗寺,久而久之,黄岗寺逐渐取代黄岗而成了村名。

据黄岗寺村孟宪义老人回忆,他幼年时曾跟举人朱撰卿读私塾,有一次陪老师到寺院游玩,看寺院内九龙碑文时,朱撰卿“啊”了一声,说这村是黄霸的别墅。因不懂就问老师啥叫别墅,老师说别墅就是外庄子。黄岗寺村是方圆十多里较为有名的大村。新中国成立前,村民为防备兵灾匪乱,村庄周围曾筑有高大的寨墙,建有南北两个寨门,寨墙外侧是宽十余丈、深达近两丈的寨海子,因此又称黄岗寨。

解放后,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寨门、寨墙均被拆除,寨海子也淤积渐平,大部分地段被村民填平在上面建起了房屋,现仅在村北门口及村西还可看到寨海子的痕迹。

【姓氏族谱】

黄岗寺村最初居住有黄、蒋、冯、仲、陈等姓,后因社会动乱,生活没有保障,这些姓氏外出逃荒流落外地,或迁回原籍,或绝户无后,现在的陈姓也是后来才又迁来的。

黄岗寺村现有1700多人,有孟、刘、王、李、程、孙、杨、钱、孔、齐、陈、石、贺、朱、张、丁等十六姓,其中孟姓人口在1200多人,是太康孟姓第一大村。黄岗寺村的孟姓始迁祖何年从何地迁来、属哪一支脉、始迁祖名讳等,现暂无老谱等史料可考。一是老辈口传,始迁祖是在明朝成化年间从山东迁居太康。最初住在太康县城南关门里路东,不久有搬到内天宁寺坑附近的红花街。后人丁繁衍,长门迁城南宋桥,后又从宋桥迁居老冢孟庄;二门初迁太康县西25里的陶母营村,至清朝初年,逐渐从陶母营村迁到黄岗寺村居住,在陶母营村东北角和黄堂村北地至今保留着著名的孟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逢春节,黄岗寺村的孟氏家族还到陶母营村去拜年,至88年续谱时,陶母营村在世的还有孟宪春、孟宪龙二人。随着他二人相继过世,目前陶母营村已无孟氏后代;三门仍居住在老宅。二是从杞县丁楼村迁来。在1948年,黄岗寺村的孟姓曾续修过一次家谱,当时是由杞县丁楼村通知续修的。据说当时还有老谱、墓碑、祖楼,通过详查核对,各门追溯上代均基本澄清,衔接无误,入谱表册也基本填好,只差收缴续谱粮食、上报续谱表了。是年秋,因太康县获得解放,随之展开了大规模的土改运动,续谱一事就此搁浅。同时,由于对文物史料缺乏应有的认识,反霸斗争中把在地主家收集到的很多旧的物品、书籍包括续谱草册、老谱等,都毁坏焚烧一光。后又历经十年“动乱”,所有这些旧的资料更是难逃一劫。三是从睢县长岗集迁入。理由是,睢县长岗存有咸丰元年、光绪丙子、宣统辛亥三次修订的孟子后裔流寓支谱,在咸丰元年的老谱上有明确记载,孟子后裔60代孟承善一支(经查系长门)流寓阳夏(音jia)。1988年,睢县长岗的孟姓人组织续谱,黄岗寺的孟姓与睢县长岗接续在一起。

黄岗寺村其他各姓的来历。刘姓现有160多人,从外地逃荒迁入。

王姓现有人口50多人,解放前为躲避匪患,从小梁庄(现在该村已不存在,属逊母口镇前店行政村)和陈营村迁入。

李姓现有人口68人,从李小桥村迁入。

程姓现有人口36人,从县北王集乡程庄村迁入。

孙姓现有人口25人,从县北王集乡孙庄迁入。

杨姓现有人口16人,从逊母口镇兰子陈迁入。

齐姓8人,解放前从黄河北登封县逃荒迁入。

石姓16人,无从查证从何迁入。

陈姓20人,从台集村迁入。

孔姓14人从孔庄迁入,朱姓14人从逊母口镇刘桥迁入,钱姓11人从大许寨乡侯庄迁入,贺姓5人从逊母口迁入,四姓皆因与孟姓联姻先后移居黄岗寺。

【名人乡贤】
黄   霸

据黄氏谱记载:黄帝第八代孙、颜顶帝的曾孙南公受封黄色,食色黄城(现潢川县)以地为姓,成了黄氏的肇基祖始。

1996年潢川县黄氏宗亲会重修的春申君歇公祖墓。黄国被楚天亡兵团,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郭,一支北迁于陈地,后来形成了户日夏黄氏、阳夏黄氏世系由市姓氏会黄伯城存放。 黄歇事楚项襄王与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任楚相,被封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县,后来黄歇改封于吴(今江苏省苏州),他的十三个儿子,有的定居江苏。

黄霸(前132—前51年)宗次公,西汉时陈国阳夏人(今太康)黄岗寺人,黄歇的七世孙,宣帝时任丞相、理事,历任阳夏游缴侍朗谒者。在冯翊属下卒史,宣帝时任丞相职,黄霸性温良,谦虚,识闻博广,理事以法为准,治民以教化为先,在当时官吏中政绩最为突出。《汉书、循史传》中曾有“自汉兴、言治民史、以霸为首”的记载。

黄霸春职守法,持政宽和。任左冯翊属下卒史时,管一郡钱粮,帐目清正无私,经上司考察,补为河东均输长,后升迁河南太守丞。宣帝即位后,得知黄霸执法公平,召他任廷尉正,他多次明断疑案,深受众人好评。以后试任丞相长史,因夏侯胜非议诏书,他附和不拔,被廷尉查办下狱,三年始获释放。胜再任谏大夫,让左冯翊宋畸选拔黄霸为贤良,频向宣帝推荐,宣帝遂升任霸为扬州刺史,三年后又下诏书表彰,并提升霸为颖川太守。

黄霸任颖川太守时,关心百姓疾苦,让邮订乡官养鸡别致猪,瞻养孤寡贫民,制订规章,布置各级下属官吏,深入民间,勉励百姓多做善事,谨防邪恶,勤于耕织,节俭财物,种树木、养牲畜等。他经常到各地视察,了解下情,吏民都称颂黄霸英明。《汉书、循吏传》说:“霸以外宽内明来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为此黄帝又让他试任京兆尹。后因征役修整驰道,未事先行文上报等罪,连降品级,回任颖川太守。然而黄霸居官治理一如既往,前后八年,出现了“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 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无重罪囚,吏民民向于教化,兴于行谊”的大活局面,被宣帝赞扬为《贤人君子》、《国家栋梁》,赐爵关内侯,俸禄二千石,后聘为太子太傅,升任御史大夫。

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黄霸代丙吉为丞相,封“建城侯”,食邑六百户,移居杜陵。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黄霸病逝,谥号“定侯”。

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汉族,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汉大臣,事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

黄霸自幼攻读法律之学,少有大志。汉武帝末年,捐官出仕,先后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正、扬州刺史、颍川太守等地方官职。汉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出任丞相,总揽朝纲社稷。甘露三年(前51年),黄霸去世,谥号定侯。黄霸善于治理郡县,为官清廉、外宽内明,文治有方,政绩突出,后世常将黄霸与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为"龚黄"。

孟青天:孟青天这个名字只是老百姓对他的一个敬称,具体名字和生卒年月,暂无可考。据说孟青天的上辈不知何事得罪了人多势重的蒋、冯两家,两家暗地里商量要对其大开杀戒。得到这一消息,孟青天的上辈就组织全家连夜藏到寨海子的芦苇棵里。蒋冯四处寻找,发现藏在芦苇棵后,便一举包围了芦苇棵,将其亲人全部杀死。幸好孟青天和他一个叔伯兄弟在侯庄上学,逃得一劫,只得外出逃荒要饭,但他仍不忘刻苦学习,后终于考取功名。按当时他的功名,皇上封他到某地当州官,他却坚持到永城当了县令。在永城任职期间,他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体恤百姓,励精图治,惩治欺压百姓的地痞恶霸,把永城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被永城的老百姓称为“孟青天”。死后归葬在黄岗寺村东。原来墓前有碑,碑刻详细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文革期间,有个永城卖陶盆的商贩,走到黄岗寺村东休息,看到地理坟前有碑,就到碑前去看,看后急忙跪下磕头,并自言自语的说,原来青天在这里呀。可见孟青天在当地的威名。

“飞笔”孟从年:孟从年,生卒年月已无人说清,但他那一辈取名都带个年字,如孟从年、孟杰年等。据说当年孟从年勤奋好学,发奋苦读,一心要求取功名。那一年,他到京城赶考,由于在路途中耽搁了时间,赶到考场时,考试已结束,考官正要收取考卷。孟从年不甘心,觉得不能就这么白来一趟,于是就反复恳求主考官,要求赐予他一张考卷。主考官被他的执着打动,便发给他一张考卷。孟从年接过考卷扫了一眼,便边走边写,飞笔答题,一气呵成。等他走到主考官跟前时,考卷已经作好,恭恭敬敬地交给了上去。主考接过考卷,只见字体酣劲有力,文采激扬,为有这么优秀的考生和文章感到兴奋。之后,他便将孟从年的情况单独向皇上作了汇报,皇上听了大为赞赏,决定给孟从年单独发榜。等到发榜之日,孟从年见榜上无名,甚为气恼,谁知就此气病伤身,一病不起,最后竟因此被气死。其实是他不知皇上要为他另发一榜。当皇上和主考官得知孟从年的死讯,甚为震惊,御封他为“飞笔孟从年”。

孟宾:继字辈,孟昭胜祖父。孟宾少小便有大志,自幼认真学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参加京城三年会考,一举荣登皇榜,被封到山西某县任县令。孟宾受任后,皇上发圣旨御批孟宾家人随迁山西。可惜圣旨在“文革”中被烧掉。孟宾的文章写得好,深得皇上的赞许,为此皇上钦赐孟宾“文魁”匾一块(因后代对文物缺乏认识,匾被拦腰截断,做成了两扇门,甚是令人惋惜)。

孟庆福:(1917--1991年)著名阴阳八卦拳师。他自幼习武,不怕吃苦,多方拜师学艺,靠勤学苦练,终于成了远近闻名的拳师,方圆几十里内的农村青年慕名前来学艺。对这些孩子,他都视同己出,一视同仁,首先教育他们练武必先教他们要有良好的武德,习武以强身健体为出发点,不辞辛劳,一点一滴,毫不保留的把自己所学的套路传授给热爱武术的年轻人,据统计,跟他习武的多达一百多人,为阴阳八卦拳的发扬光大和传承立下了汗马功劳。徒弟们为铭记老师的功德,在他去世后立碑以示纪念。

【历史遗迹】
黄岗寺佛祖寺院

黄岗寺佛祖寺院位于黄岗寺村的东南角,其建于何时已无人说清,推测应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末年,为丞相黄霸主持兴建。寺院规模较大,蔚为壮观。寺院建成后,有据可查的大规模修葺有两次。一次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一次是在清朝道光年间。据孟宪义老人回忆,1930年前后,他曾在寺院读过两年私塾,对当时寺院的面貌仍记忆犹新。寺院座北朝南,南北长约50余丈,东西宽30多丈,占地面积20多亩。寺院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过厅两侧十几间配房为和尚的住所。后院正中是三间大殿,高大的佛祖坐像位于大殿中央;大殿右侧有阁楼四间,一丈多高的千手千眼佛居于其中;东西廊坊各有三间,各路神仙位列其间。大殿、楼阁均前出后拱,四方挑角,卧龙扶柱,麒麟抱脊,灵兽伏檐,鎏金饰银;道路两旁石柱林立,上雕石人、石马、石猴、石狮等禽兽,大门两旁两尊高大的石狮威武雄壮,院内古松古柏,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给人一种肃穆静谧的感觉。另外,院内还有一处10多块石碑的碑林,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蚀,大部分碑刻已不辨笔迹,但其中三块碑刻保存较好。一是九龙碑,底座为三平方米大小石龟,碑文主要是记述佛祖寺院的修建情况,既“建寺立碑”,碑文中有黄岗寺村是黄霸的别墅的记载。二是明朝嘉靖年间修葺寺院的“千人名碑”(此碑现残存两截),碑文记载了那次寺院修葺经过和修葺寺院的发起人及千余捐资人名单,此碑文中说“黄岗寺乃古刹也”,由此可见寺院的悠久历史。三是清朝道光年间由贡生孟毓元主持修葺寺院碑(此碑尚存)。到1915年,和尚杜桂等还在寺院侍职。

黄岗寺佛祖寺院名噪方圆百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前来烧香、拜佛、许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生日,善男信女都要为佛祖大戏一台,连演三天,方圆百里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香火缭绕,恰似云霞,蔚为壮观。

中华民国十六(1927)年,国民政府下令开展的新文化运动,拉倒神像,拆除庙宇,寺院僧尼还俗,废儒教建学堂,遂将寺院东西廊房内的神胎毁掉,建起了学堂。1958年又把寺院内的树木砍伐一光用于大练钢铁,石碑砸烂用于烧石灰。后又经十年“文革”,破四旧立四新,寺院内所有神像、石碑等彻底毁光,佛祖寺院成了废墟一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群众强烈要求恢复佛祖寺院,后经上级文化管理部门批准,群众集资在原寺院遗址上建庙宇三间,塑佛祖像和千手千眼佛像各一尊,并恢复了每年农历四月八日的古庙会。

小郭楼自然村

小郭楼自然村位于台集后,黑河北一华里,于黄岗寺一个行政村。

现有耕地面积360多亩地,姓李共91人,姓赵11人,姓王10人,姓郭360多人,总人口380多人。

【村名由来】

三百多年前,有一对夫妻带着三个孩子,从山西洪同县来到此地,当时这个村有两户姓李的,自称小李庄,来到这个地方落了脚,因为他来到之后,勤劳恳干,经过几年的努力,又加上三个孩子一天长大,时间一长,全家的奋战,慢慢的有土地,盖上了两层小楼,以便看庄稼,后名称小郭楼村,小李庄在人民公社前上级政策合作,后于小郭楼合并。

【姓氏族谱】

在民国三十二年前,小郭楼村有个名叫郭老落的老人,因下辈无后,以倒扎门名称让现在逊母口乡郭庄行政村村民赵永喜来小郭楼村作为倒扎女婿。后来有儿女,有孙子最终落户到小郭楼村。

在1960年,小郭楼村郭志化有三个女子,无儿子,他为了让二女继承他的上辈子财产和家业,让二女以倒插门名誉,让现在大许寨乡算丁行政村村民王春然作为养老女婿。后有儿女,又有孙子,现在住小郭楼村。

【名人乡贤】

郭公名涛。大同,字志豪,生于一九二零年六月二十八日(民国九年),卒于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九日,享年三十三岁,太康县大许寨乡黄岗寺行政村小郭楼村人氏。 十二岁考取淮阳中学,十五岁考取西安高中,毕业后为保家卫国,抗击日寇,考取了西安军校—黄浦分校教导员,后日军侵占了太康县城沦陷,郭大同受县政府邀请(当时县上级缺少军队村)回乡,任大队长兼教导员,一九四三年任四、五、六区区长(县部在张子钦)负责黄泛区实民防不,秋后调郭大同到江西临川军政治部培训半年,回县后为扩大抗日力量,组建第四大队,任队长兼教导员,后调任县三清团书记,兼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后再任商丘县县长,再任淮阳专属办公室主任。专属三清团书记,兼一团政工室主任。一九四七年任一二七军(军长赵子力)三零九师(师长天敞堂)九二六团中校政工室主任。一九四九年十月在四川镇子邑参加一二七军全军起义。

郭大同在外地文化、军事、口才很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军领导的重视(军长韦国青,政委胡耀邦,六十军属二野刘邓大军)调郭大同回县任职,被错杀。

一九八二年八月,其子郭玉珍向太康县人民政府申诉为父亲平反昭雪。恢复一切名誉。

【民风习俗】

在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六六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小郭楼村有贾楼村四个队,侯庄村四个队,董岗寺行政村为一体化行政村村支部,至今还在一体。

讲述人:郭玉珍
撰稿人:郭已普
编辑:亮亮(微信:tkw0004)
审核:小崔(微信:tkw0009)
进太康老乡群:檬檬(微信:tkw0006)
商务合作:小崔(微信:tkw0003)
备注

此稿为首稿,公示版,如有不正确或是漏写之人或事或姓,请留言更正,编辑后期更正,提交于乡村文化研究办公室,更正后重新发布公示,如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太康网(tkw.cc)太康乐讯编辑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跳跳鱼童鞋 2022-2-27 15:32
黄岗寺村人路过
引用 跳跳鱼童鞋 2022-2-27 16:05
还是黄岗寺村大有来历

查看全部评论(2)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