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 发表于 2021-4-23 12:46:04

土地流转“一块田”,一户一田还是一村一田?农民同意吗?


谷贱伤农!长期以来,粮食作为生存必需品一直保持着低廉的价格,让种地收入微乎及微,因而引发了不少农民的弃田打工,造成土地荒废,所以对于土地的感情越发疏远,养活不了农民的土地只能受到背弃。

因而这些年进城农民的土地大都被村邻耕种,有些收取少量租金,有些则是白送,甚至有的白送都不要,这就是土地流转的初始阶段,农村土地在村内流转。
随着种粮食人慢慢减少,有数据说现在农村常住人口仅有40%,约为5.6亿左右,这些还包括县城乡镇的人,从2016年到2020年有1亿农民落户城市,彻底脱离农村,剩余大量的土地资源急需要有人来种,因而要吸收外部资本,打破土地原有制度,形成土地的“三权分置”。
土地经营权由村民承租给租地老板,每年获得固定收益,是这些不想种地的农民得到收入,可谓是皆大欢喜。

但是在流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我们零散的土地环境不利于农户集中流转,比如老王家有四块田,分属不同地点,但是流转对象只在北湖,使得老王很难办。如果把土地集中到北湖,那就有了一家“一块田”。
于是“一户一田”在不少地方开始推进,好处当然有不少,比如便于流转,也便于自家机械化作业,不用再东奔西走的满地跑,节约种粮时间等等。

而且已经有了样板,在安徽蚌埠的一个村,苦于土地零散、自己种地与土地流转都很困难的殷尚村东邵组的村民们,通过自发性的协商如何化零为整,如何实现一个家庭一块田?

在有关部门支持下,经过村民讨论,制定方案,然后规划村民小组内沟、路、渠、桥等基础设施,保证公平公正,以10亩为一档来量地。和以前分地是一样,村民通过抽签决定地块归属,在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的前提下,东邵组总共463亩地被分成了24块大田,基本做到了“一户一田”。
有村民高兴地说,家里以前是9块地,现在改成一块地,好处是立竿见影的,在以前仅是收割的时候就要四天,然而现在只要三个小时就齐活,一年能八百块钱,而且在产量上也比以前多一些收益。
以前只知道安徽小岗村十八个手印分地,而现在还是安徽,又开始了土地的整合,安徽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而更多的地方一户一田基本上形成了一组一田甚至是一村一田,土地流转成了摊派制甚至是强制式。
最近镇上开始量测村子的土地,没有经过村民协商,说是先把土地测量以后再找村民签字,流转费用不算低也不算高,每亩一年900左右,按照当前这个粮食价格是不合适的。
本地是两季作物,玉米一亩地在1200斤左右,小麦也差不多在1200斤左右。当前市价玉米价格在1.4元,小麦1.25元,除去成本一亩地能收入1500左右,但是村里不种地的有不少,因而这些人会签字承包出去。

但是对于还在农村种地的就显得尴尬了,不想流转出去那么绝对要被针对,流转损失的又是自己,想要流转别人的吧村上还不愿意,村里想要一次性流转出去,中间可以赚取每年几万的服务费。
因而说现在的“一户一田”,慢慢都会变成了“一村一田”,生活在农村的居民都没有了土地,工作机会也没有,不知道在农村的意义何在?是给这些承包地的人打工,每天赚取几十块钱的低廉工资?还是靠着900块的租金养老?
因而还有土地的农民土地能不给别人做主就抓在自己手里,因为到了别人那里想要再收回来绝对是难上加难,等到哪天粮食大涨价的时候,吃亏的还是自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土地流转“一块田”,一户一田还是一村一田?农民同意吗?